海尔跑出加速度 中国航空温控产业迎来“破局者”

国内
TIME
2022-07-21 17:05
科技在线
分享

  超算、清洁能源、高端智造……中国科技成果蓬勃涌现让世界瞩目,“中国速度”正在为当下全球性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海尔生物旗下鸿鹄航空科技携手南航物流顺利完成主动式温控集装箱首飞,中国航空温控产业迎来首位“破局者”。在技术受限、国内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从研发到顺利首飞,海尔仅用一年的时间,让整个行业为之惊叹。

  原创即引领

  近年来,随着疫情反复,生物医药需求日益扩大,全球航空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旺盛。然而在该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占据领先技术优势,所需的高端运输装备一直受制于人。

  “国内市场上没有自己的主动式航空温控产品,商业模式主要以租赁为主,在合作协议上只有签字的份。国内消费市场对生鲜、温控医药、生物制剂等对时效、温度要求极高的货物运输量日益扩大,急需打造出自己的专业、强大的航空温控运输体系。”回忆起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海尔生物航空温控小微的工程师宫伟涛感慨颇多。

海尔航空温控集装箱

  海尔显然成了“破局者”:从刚接到研发任务,该运输装备长期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只知道是一个大的集装箱,到自主研发成功,成功突围,海尔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研发速度远远领先行业。

  “我们的研发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自立自强,就是要成功。哪怕艰难险阻,困难重重,我们也要见山开路,遇水架桥。”谈及研发过程,宫伟涛语气里依旧果敢。

  “没有范本案例,我们就从技术资料论证开始。”从研发项目成立开始,宫伟涛等人就开始广罗所有能查到的相关信息,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出技术参数,反复推演论证,“每一次失败,都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对于自主创新之路的屡次碰壁,宫伟涛和团队从未想过退缩。

  他们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查资料、做调研,不断试验,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往复循环、螺旋发展。在翻完了上千份检索资料后,宫伟涛和团队终于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定下设计方案,挑战也接踵而来。航空温控集装箱产品设计中,两个难点尤为关键。

  一是续航时间。以箱体保温能力为例,宫伟涛团队将矛头指向根源——保温密封,通过多种保温材料和不同的密封结构方案对比,一遍遍实验和修改设计后,最终锁定了一种既符合航空安全要求,又符合环保要求的保温材料,而且保温效果明显提升,相比于国外同类型产品,续航时间延长近50%,方便用户使用。

  二是温度均匀性。为了解决制冷系统的控制策略,实现箱体内部温度的精准、均匀控制,达到既能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又能节省能耗的目的,宫伟涛与团队在实验室中一呆就是近3个月,经过多区段温度测试对比、计算以及不断改进制冷系统,反复测试对比,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温度控制策略,不仅功耗降低20%,而且优化后的温度控制策略,精度显著改善。

  整个航空温控集装箱的研发到落地,海尔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科技创新跑出中国“加速度”。“0”到“1”的突破,不只是从“无”到“有”,更是多维度的再创新高。

  生态驱动力

  首飞当天,航班飞了多久,宫伟涛的心就悬了多久。直至首飞顺利结束,宫伟涛悬着的心才跟着落地。首飞任务中,航空温控集装箱保持在2℃-8℃温度范围内精准控温,完全满足了医药冷链空运的需求。

  谈及为什么海尔能够率先进入航空温控领域“新赛道”?宫伟涛认为,这背后是有其必然性的。海尔不断探索生态品牌,打造全场景解决方案,联合生态力量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科技创新也被推动不断向前,创造新高度。

中国航空温控产业迎来 “破局者”

  “这次首飞,我们联合生态方,按照预冷、装货等5个阶段精心安排。”宫伟涛表示,从制造端到消费端,实现了跨越陆运运输、机场冷库预处理及装机、航空运输、机场内驳运至货站冷库、冷库内卸货验收和检查5个阶段全流程安全稳定运行。从航空温控箱一件产品,到一个全温区、全场景、全流程的温控物流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海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航空温控产业要求极高,一方面需要获得航空领域的认可,例如获得各种准入证;另一方面对技术积累和生物医药客户群的要求较高。海尔生物多年来深耕探索,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用户层面,皆可高标准“准入”。

  其次,作为全球化企业,海尔的全球化布局为航运网、运维网走向国际舞台奠定基础。

  第三,在“人单合一”底座上铸就的科技创新生态,更是支撑科研创新不断突破边界“源头活水”。以人为本,随时随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将用户与科研者连接互通,为科研者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要创新再创新永无止境,但改革与创新需要的绝不是空想家,摘取胜利桂冠的荣光背后,是海尔始终坚持用户需求为向导的创新理念。

  宫伟涛表示,未来还将依据用户需求将航空温控箱结构、温域等方面迭代升级,根据不同温敏产品的特殊需求,对航空温控集装箱做出更多个性化设计,逐步构建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

  一步一关,终至所向。回顾艰难前行的科研历程,宫伟涛感慨,“对每一个研发人员来说,反复试错都只是工作的常态,如果没有集团创新体系的支持,重重阻碍下其实很难坚持下来。”海尔鼓励试错、敢于容错、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让宫伟涛等人在看似枯燥的实验中找寻内心的科研激情,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科创之路。

  创新无极限

  十九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中国制造”在诸多行业领域不断站进世界前列,甚至成为全球领跑者。各行各业都在奋力追赶,海尔更是勇挑重担,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

  2006年,海尔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磁悬浮中央空调落地,带领中国磁悬浮中央空调产业正式走上产业化应用的道路。凭借无油运转、零摩擦的核心技术,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节能效果远超50%,填补国内中央空调高端技术领域的市场空白。在当前“双碳”目标下,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正在为绿色发展贡献新动能。

  2019年4月,全美肿瘤治疗排名前五的孟菲斯卫理公会大学医院正式宣布,引进中国企业玛西普研发的INFINI头部伽玛刀,这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疗设备成功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台设备,则是由海尔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旗下玛西普自主研发,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肿瘤放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再到今年的冰雪赛事,由海尔共同参与的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目前已知世界上功能最全的雪蜡车的雪蜡车正式亮相,冰雪产业及工业强国长期垄断雪蜡车核心技术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而攻关时间只用了短短11个月,整台套研发所需时间减少60%以上。

  不仅注重加速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在专利、标准为科技创新增值方面,海尔也在不断提升全球话语权。近日,“2022上半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TOP 100”发布,海尔智家以2655件专利位居第一,连续7次全球排名第一。在标准布局方面,海尔布局全球40+标准组织,提出了98项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其中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84项,国家/行业标准发布655项,其中国家标准420项、行业标准235项。

  坚持原创,用科技实力突围,海尔已然跑出创新“加速度”。而伴随科技端持续的探索和更多生态方的涌入,这种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海尔速度”,也必将助力擘画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热点

  今天,@英雄联盟 官方微博正式公布了2022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2)的举办时间与地点安排。  在亚洲举办多年后,S12的主舞台重新回到了美国,从赛程安排来看,入围赛将从9...
手游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张莹)欧洲南方天文台近日发布公报说,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观测到一个不发射高强度X射线辐射的“休眠”黑洞,这个恒星级黑洞位于银...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