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以南,承东启西,土肥水沃,中原粮仓。作为中国夏粮产出第一大省,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历史上的“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正在逐步转为“中原熟,天下足”的说法。然而,受今年夏季台风“烟花”影响,河南今年粮食产量或将受到严重打击。
“烟花”是今年第6号台风,于7月1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在“烟花”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在山前出现辐合抬升,在河南集结成雨。
受“烟花”影响,河南省自7月17日开始降暴雨,到了7月20日,郑州日降水量相当于正常情况下半年降水量,小时降水量相当于去年三分之一降水量,城市内涝严重。7月23日前后,河南省内降水陆续停止。为了排出积水,河南省相继启用了8个蓄滞洪区,涉及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文峰区,鹤壁市的浚县、淇县,新乡市下辖的卫辉市,滑县。其中不乏河南产粮重点区域。滑县粮食产量位列河南省第一。浚县虽耕种面积不及滑县,但其打造的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亩产高,《财经》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蓄滞洪区农田绝收基本已成定局。
在河南,不同区域因受灾原因不同庄稼受损程度有别。自然降雨导致的农田受灾,积水基本2天-3天可以排出,河南省水利厅预判,8个蓄滞洪区将于8月中旬左右全部退水完毕。浚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董文全告诉《财经》记者,浚县作为分洪区十分特殊,如果是降雨导致的内涝排水速度很快,但蓄滞洪区水量太大,排完需要时间较长。蓄滞洪区的农田积水排除需要一个月左右,个别地块需要两个月以上。因此,农业农村部建议的改种补种措施在当地推广起来实在困难。
7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抓紧改种补种。绝收地块退水后要组织农民及时改种青贮玉米、甜玉米、绿豆、蔬菜这种短生长期作物,能种一季是一季,能增一亩是一亩。
董文全说,非滞洪区的农田通过叶面施肥等措施就能恢复,滞洪区水位最深处达2米-3米,地下水已经饱和,地面水无法继续渗透,现有积水全部渗透预计需要一个多月。《财经》记者见到董文全是在8月3日,他说,往年9月中下旬是玉米收获期,如果届时改种,会影响下一茬小麦播种,因此,“没法改种”。
以浚县为代表的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南多数农田秉承一年两熟的耕种模式,9月-10月正是冬小麦种植期,而洪水发生的7月是当地玉米长成的关键期。以浚县傅庄村的河堤为界,北侧是非滞洪区,截至8月3日地表略有积水,但玉米秆并未倒塌,庄稼也没有被根本性损坏。而在河堤南侧的滞洪区,几处房子只能露出尖头,水面漂满了玉米秆,蓝色屋顶上还残留着水位消退后遗留挂边的玉米秆。
在鹤壁科达学校和科达教育集团两处安置点里,《财经》记者见到了从王庄镇、白寺镇转移过来的灾民,两个地方同属浚县下级村镇,不少人告诉《财经》记者,该淹的都淹没了,今年庄稼颗粒无收。
由于疫情管控要求,部分地区现场不能进入,《财经》记者分别致电辉县市占城镇南樊村郭书记、卫辉市清水河村村民,二者均表示村里农田全部绝收。郭书记连着说了六个“没有了”,农田没有了,养殖的猪也没有了,屋子里的水位高的2米,低的70厘米,有些村民认为自己家地势高一些淹不到就没转移屋里物品,最后“都没有了”。他说,这次村里农田受灾2500亩,经济损失上亿元。
暴雨影响歉收几何
8月2日下午4点半,还没到饭点。从王庄镇何井固村转移到鹤壁科达学校安置点的王阳正在宿舍里刷抖音,何井固村也是此次泄洪点之一。王阳说今年注定颗粒无收,因为该淹的都淹没了。他家有8亩地,种植了花生和玉米,问及损失,他说一切往少了算,“花生6亩,亩产600斤,一斤3块钱。玉米2亩,亩产1200斤,一斤1.3元。农药、化肥、浇地成本大概2000元。”王阳描述,受损的不仅是农田,房屋也都被淹没。截至8月2日当天,泄洪点还在放水,家中水电都没有,等水退了,恢复水电等基础供应恐怕也得一周左右。
因为无法改种,王阳想尽可能降低损失。他希望能在种植冬小麦前先外出打工一两个月,但7月31日起,河南开始出现多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严格的防疫措施要求他们尽量不离开安置点。如果疫情管控举措持续升级,通过打工弥补庄稼损失的设想恐怕也会落空。
王阳还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没有接到何时可以离开的通知,也没有说“被淹房屋怎么办”,他自己家的农田没有保险,但往年小麦倒伏时会有一定补偿,也只有小麦的倒伏能拿到一部分赔偿,这次是发洪水,受灾的是玉米,是否有补偿还未知。
另一位河南当地的农民向《财经》记者介绍,每年的耕种时间表是,9月25日至10月10日耕作、整地;10月7日至10月15日是冬小麦的适播期,次年6月上中旬收割夏粮,夏粮收割前15天套种玉米、花生或夏粮收割后种植玉米、花生、大豆,9月收割玉米、花生、大豆,10月再种冬小麦,循环往复。为了不重茬(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不少作物因重茬造成植物根部病菌,导致植物枯萎病、叶枯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一般玉米、花生交替种植,也就是夏粮收割后一年种玉米,一年种花生。
分种类看庄稼受灾情况,小麦已收割,不受此次水灾影响,花生、大豆、玉米折损较大。浚县农业农村局8月3日的农业灾害统计表显示,玉米成灾面积54.8万亩,超过花生9.1万亩及大豆5416.5亩。根据耕种时间表,水灾发生时夏粮(小麦)已经收割完毕,被淹的主要是玉米、花生、大豆等秋粮作物。而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河南省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俊周在水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新乡、焦作、开封等地,查看受灾情况。他告诉《财经》记者,水稻受灾影响不大。受灾的水稻主要是沿着黄河种植的几十万亩,绝产不多,大部分可能减产10%-20%。下雨时,水稻正处于分蘖期,恰好是抗水、耐淹能力比较强的时期,比玉米、大豆、花生等旱作物强太多,淹水两三天再排水也能正常生长。现在半个月过去,基本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针对玉米遭受的减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天学则介绍,河南省内大部分没被水淹没的地方,玉米长势较好。受淹绝收的秋作物面积中,大约种植着60%的玉米;受淹但未绝收的地区,玉米可能出现20%的减产。不过,河南今年种植的玉米面积可能达到6000万亩,总体上应该影响不大。
值得关注的是,玉米与大豆主要用作生猪、禽类、水产动物饲料,也是中国进口粮食的主要品类。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大豆进口量价齐升,大豆进口5762.7万吨,增加4.5%,进口均价每吨3422.6元,上涨25.4%;中国1月-6月玉米进口增长318.5%,达到1530万吨。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雨情对于饲料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粮食产量受损将挤压饲料供给,但同时很多已丰收正储存的粮食受灾后,反而可以当做饲料用。刘天学介绍,洪灾发生后,地方政府联系一些烘干塔,抓紧时间烘干储粮,不适合做粮食的就联系饲料企业收走做饲料了。
不过,陶金说,总体看,饲料的供给短期会受到明显影响。应对这些情况,一方面,需要及时救灾,将灾情控制在最小程度,对受灾严重的农户、养殖户和企业,要视情况进行及时救助。另一方面,国家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合理投放紧缺粮食,短期内调节粮食供需,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扰乱价格的指示作用。
分区域看庄稼受灾情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粮食受损的主要区域是豫北地区,安阳、鹤壁、新乡、焦作、郑州、开封、许昌、周口、漯河九个市的局部地区受灾严重。例如周口的扶沟县、西华县以及开封的尉氏县,由于贾鲁河水漫堤坝造成了较大损失。豫北粮食体量不大,但为高产区。该负责人表示,他在河南省农业部门工作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灾。
总体来看,这些受灾严重区域既有重点降水区域,也有蓄滞洪区。长葛是许昌下辖的县级市,也是泄洪区之一。许昌位于郑州之南,大周镇的村民李勇告诉《财经》记者,郑州降水第二日,当地佛耳岗水库开启泄洪,上游是双洎河,发源于伏牛山脉,流经登封、新密、新郑等重点降水区域,最后汇入长葛。李勇家因地势较高,受损不大,但地势低洼处形成的积水却不易排出。7月31日,《财经》记者在大周镇看到几处地势低洼的农田,积水储存十几日尚未完全排出,当地农民表示对今年的收成不抱希望。
在地势较高的非滞洪区,农田的水已经排出,玉米、芝麻等作物还生长在地上,但秸秆部分有不同程度弯折。田地里的花生,远看与正常状态无异,近看叶面上布满了洪水退下后残留的淤泥。李勇说,肉眼判断不出花生有多大程度异样,但毕竟被洪水泡了十几天,他不建议村民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