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移动观察
昨晚雷军的发布会刷屏了。
在今年这样一个多事之秋,大家的心情,普遍不是那么的好。大家看了雷军这样一个大佬,也曾经经历过那么多至暗时刻,很真实的讲出自己如何走出人生低谷期,这个雷军,来的很真实。这两年,因为很多原因,互联网这个行业不如前些年那么热闹了,曾经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大佬们,都不太爱出来了。许多大佬深居简出,平时听着助理的汇报,看着手下人写的分析报告,也不太上微博,不怎么混微信,用户也接触的少了。我常常怀念当年大佬们出来指点江山,传道授业解惑的时代,商业的思维在这里碰撞交流。但是在很多微信群里面,还经常能看到雷军很活跃。他谦虚的和媒体及同行打招呼,发红包,讲产品理念。好几次我都问小米的朋友,这是不是雷军雇了个助理,注册了几个马甲号到处发?结果答案是还真是他本人在交流。雷军也很喜欢经常搞活动和用户交流,交朋友,没有架子。尤其是年轻人,很喜欢他。年轻人,喜欢吐槽,大家不喜欢装逼的企业家,喜欢这种没有架子,真实的企业家。大佬们也是人,有成功,有失败,有笑容,有泪水。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大佬有大佬的烦恼。一个人在网上装逼,可能剥夺了1万个人装逼的权利。这两年很多大佬陆续翻车,我觉得核心还是在于,他们不够真实,包装过度,与真实用户的距离越来越远。雷军口述的新书《小米创业思考》,我拿到手之后马上翻了好几遍。策划这本书的好朋友徐洁云告诉我,这个书,本来是准备小米内部做培训教材用的,所以特别真实,原汁原味,比较“干”。这个书里面我认为含金量最高的是雷军系统性的对小米方法论”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口诀话总结,这就跟当年林彪打仗时总结的“四快一慢”等口诀一样,要给员工普及到位,必须口诀化、公式化,简单易懂,好传播,好实践。而对于“快”雷军则系统性总结为“洞察快、响应快、决策快、改善快”。例如总结“专注”的时候,雷军把他总结为四句话:清晰的使命、愿景;深刻的洞察力,了解行业,了解用户需求,找到机会;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克制贪婪,少就是多。很接地气。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也曾经遇到过各种困惑,各种挫折,没少遍寻各种“创业良方”,有过很多经验和教训。我自己的体会是,要尽量听那些连续成功的创业者讲的东西,往往含金量最高。现在出来讲各种成功经验的创业者很多,但是大家要选择性的听,本能性的表示怀疑。原因是大量的创业者还在成功的路上,还算不上成功走到终局,他们讲的东西,也许会把你带到沟里面去。而一次成功创业的创业者,他的成功,可能有很大程度是运气或者时代的红利,人家成功了,怎么讲都是对的,但是你去学,则一样可能被带到沟里去,因为跳开特殊的时代背景你去学习别人的东西,一样可能死的很惨。但是连续成功的创业者,那就是真本事了,他一定有一套被验证过且系统性的创业方法论,可以传之于他人。如果把开放的问题封闭化,就是要尽量听那些至少参与创办过两家独角兽以上公司的连续成功创业者——这样的创业者在中国掰着指头数下来,不超过20个,其中有一半以上不太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剩下的还活跃在公众视野里,并且愿意分享的极少,比如李想、李斌、段永平等。而雷军则是其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位。他早年参与创办过金山,是中国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早期奠基者之一,成功做过卓越网并卖掉,做风险投资也投资过大量成功的公司,后来创办的小米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这样说,雷老板身上的创业方法论,是经过验证的,有系统性理论的。我时常担心,雷军倘若把他的好东西都藏着不拿出来分享,对于整个中国创业领域,是个莫大的损失。不过好在看了这本《小米创业思考》,里面关于创业的系统性思考,“过于真实”,我一口气翻了好多遍。
雷军说,互联网其实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方法论。未来不存在什么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任何公司都将与互联网相关,互联网首先代表的是开放和合作。这个方法论,适合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深度学习。同时,我在雷军身上看到一个互联网老兵的楷模效应,他早已经财务自由,但是却时至今日依旧很勤奋的打拼在业务一线,这种终身奋斗的精神,值得无数晚辈创业者学习。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三四十岁就开始退休,而华人巨商当中,99岁的郭鹤年如今依然奋斗在业务上,王永庆一直干到92岁,而郭台铭72岁了,还在一线打拼。中国的商业界需要多交流,多分享。从这个角度说,雷军活在人间,希望多听到他的分享,也希望听到更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