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信行业电话营销中存在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乱象,例如以免费试用、免费升级、免费赠送为幌子,故意隐藏或模糊最低消费、合约期限、自动续费、违约金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
营销人员常以“免费试用”“免费升级”为诱饵,但实际隐藏了最低消费、合约期限或自动续费等条款,导致后续扣费。
营销电话中故意不明确告知资费详情、合约期限或违约金等关键信息,诱导用户开通付费业务,某些业务在免费期结束后自动续费,且未提前通知用户,导致用户被扣费。
针对通信电话营销的相关报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于2025年3月16日作出统一回应,并公布整改措施如下:
一、中国移动
强化代理商管理:严格管控电话营销行为,对违规渠道采取处罚或解除合作等处置。
服务专项治理:重点针对客户投诉和自查发现的营销不规范问题,推动源头治理,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质性突破12。
加强监督检查:承诺加大监管力度,以“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理念推动服务优化。
二、中国电信
全面自查整改:对报道提及的问题迅速开展全面自查,并承诺对违规行为坚决整治。
规范营销服务:加强对代理商和一线人员的培训与监督,严肃惩处不规范营销行为,保障用户权益。
三、中国联通
立行立改机制:对自查问题严肃处理,并推动全面规范电话营销流程,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原则。
消费透明度提升:严格执行资费公示和二次确认制度,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四、共同承诺
三大运营商均表示:
落实监管要求:严格遵循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行风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推动行业规范。
接受社会监督:感谢媒体和公众监督,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服务,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此次回应体现了运营商对电话营销乱象的治理决心,重点围绕代理商管理、服务规范、用户权益保护等核心环节展开整改。
防范隐性扣费的措施
1.仔细核实营销内容
在接到营销电话时,务必询问清楚资费、合约期限、自动续费等关键信息,并保留通话记录或短信凭证。
通过官方渠道(如运营商APP或客服)确认营销内容的真实性。
2.定期查询账单
每月初登录运营商APP或发送查询短信(如移动用户发送“0000”到10086),检查是否有未授权的业务或扣费。
发现异常扣费时,立即联系客服处理。
3.退订不需要的业务
根据查询到的业务清单,通过短信或APP退订不需要的业务(如回复“TD+业务序号”到运营商号码)。
4.警惕自动续费
对于免费试用或优惠活动,提前了解是否会自动续费,并在免费期结束前取消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