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14日消息(九九)当前,由IMT-2030(6G)推进组等主办的全球6G发展大会正在上海举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大会主旨发言中表示,6G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产品,商业价值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商业价值的判断,将影响网络发展路径,进一步影响产业对时间节奏的把握。
王晓云指出,6G已经从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到面向产业的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因此更需要从6G商业价值实现出发来系统推进。对于商业闭环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开辟新蓝海和网络可持续发展,另外要寻求平台化网络发展模式,满足网络差异化需求。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王晓云提出四点思考:
思考1:智能体是驱动6G发展的新动能
在开辟6G商业新蓝海方面,王晓云认为,智能体是驱动6G发展的新动能。
王晓云指出,6G将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6G时代,AI将引发服务范式变革,6G使能AI成为泛在普惠的社会级服务,为AI提供泛在连接和泛在算力,从而实现网络无所不达,AI无所不及。AI还将引发生产力变革,AI赋能下的6G有望突破极致性能瓶颈,提升网络运行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AI还可成为6G内生能力,成为关键生产要素。
智能体是6G内生智能重要服务场景,6G网络从万物互联到亿智互联,为形态各异、虚实结合的智能体提供全新信息服务。
智能体是6G内生智能的重要使能者,网络智能化向网络AI智能体模式演进,有效提升网络效率及用户体验。
智能体将深刻改变网络的信息交互及能力要素,智能体包括控制、感知和行动等单元,具有自主性、反应性、主动性和交互性等特征,6G需要围绕新交互范式、新能力要素创新设计,开拓智能时代新蓝海
思考2:从关注功能到关注网络整体性能
王晓云认为,6G的能力指标不是对单点技术要求,而是对网络端到端的系统要求,需要考虑如何在网络能力、网络效率和网络质量这三者之间寻求整体效能的最优解。
为确保均衡的系统性和实操性需构建对AI赋能网络的综合评判体系:在指标上,设计兼顾能力、效率和质量的综合指标体系;在方法上,设计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工程化评判方法;在手段上,提出适用不同阶段、精准和效率兼顾的评判手段。
思考3:至简是网络降本增效的关键
传统网络在界-域-层的隔离降低了系统设计难度,但一定程度也降低了系统运行效率,增加了网络实现成本。例如传统的网络架构往往将核心网与无线网严格分离,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系统的实现,但在业务多样化和IT化的背景下,却导致了网络的复杂度不断增加。对此,王晓云认为应探索更高效的协同机制,实现至简设计。
思考4:网络平台化实现网络可定制、能力可插拔
全球运营商的网络和业务发展情况不同,6G存在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对6G设计带来挑战。如果沿用传统设计,6G网络版本数潜在倍增、收敛困难,并且多数运营商不会全域部署全功能网络。
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提出平台化的网络架构设计新范式。网络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实现可插拔、可定制、可生长,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其实1G到4G的网络架构一直没有改变,5G中国移动形成了SBA架构,就是为了业务可定制,但业务可定制不等于网络可定制。所以我们希望6G在业务可定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网络可定制,这个非常关键。王晓云说。
王晓云强调,服务化架构SBA实现了网络架构的开创性变革,迈出了网络平台化第一步。中国移动进一步提出6G HSBA,通过两拓维、一升级、X演进,构筑可插拔、可定制、可生长的新型平台化网络。
针对6G标准化,王晓云同样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以终为始,以SA1研究为契机,5G痛点问题、新兴业务(智能体为代表)需求为导向,加强业务研究,尤其是以业务的端到端流程贯通指导标准设计,并加强未来网络形态研究;二是强化系统性,基于强化整体效能的考虑,强化跨不同标准组织/同一标准组织不同工作组之间的协同,在业务研究、整体效能、架构等层面实现端到端打通;三是强化至简,避免功能选项堆叠式增加,系统设计上加强跨界/域/层的至简协同;四是把握节奏,确保6G首个标准有充足时间,确保版本归一、选项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