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WIM2023创新者年会主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办,本届WIM创新者年会主题为“穿越波动 韧性前行”。大会现场,亿欧总裁王彬发表了主旨演讲,围绕新质生产力内涵,对不同产业的创新方向进行了预测,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八大场景变革。
以下为演讲内容,已经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大家上午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一词,要求传统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经营模式需要迭代创新、突破再造,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本次创新者年会,亿欧智库围绕新质生产力内涵,对不同产业的创新方向进行预测,给大家带来“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八大场景变革”这一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综合官方解读,亿欧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培育新质生产力包含三个重要内涵:
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层面要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产业层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从新技术与产业的角度延展而来,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中,注重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新结合。
01 四大视角解读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重大历史意义:“告别传统的曾经,奔赴新质的未来”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新质生产力将使我们“告别传统的曾经,奔赴新质的未来”。
人类社会发展历经四次科技革命,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动力、材料、动力机器、主机、系统、应用和时代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动力来源由水、煤、石油和电力演变为算力和新能源;生产材料由大数据和新材料组成;动力机器由水轮机、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显像管和GPU等演变为芯片和超级计算机做主导;主机包括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网络汽车;系统由5G/6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AutoPilot组成;新质生产力时代下的前沿应用包括AIGC、自动驾驶、元宇宙、具身智能、脑机接口、量子通信和可控核聚变等。
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在动力来源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力通常源自科技创新。在发展速度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远超摩尔定律的想象与定义,新质生产力能够在其驱动下实现跳跃式、跨越式发展。在发展模式方面,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能够防止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使用。在发展目标方面,新质生产力服务于有助于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等特点,是以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
接下来,我们从社会迭代、产业升级、发展落地和科技支撑四个视角来进一步给出我们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新质生产力社会迭代视角:人机一体、数实共生、智慧互动和底层突破,新迭代新能力
从生产力社会迭代的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包括四个“新”:
一是新劳动者。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是新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
三是新劳动工具,如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基因技术、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
四是新型基础设施。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视角:跨学科创新和前瞻布局,生成产业链新形态,释放新价值
从生产力产业升级的视角来看,基础技术的革新与跨学科的技术创新将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升级变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助力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未来展业前瞻布局,进而脱生新场景、新产品、新模式,实现产业跃迁。
新质生产力所代表的技术创新不仅将体现在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完善。基础技术的革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度融合到传统产业中,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而跨学科的技术创新,如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则使得传统产业得以拓展其边界,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技术将催生更多的产业新形态诞生,比如SHEIN,自身没有工厂和大型库房,却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全球服装产业巨无霸,通过智能技术推进了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和供应链的优化组织;合成生物学和大模型的结合将推动整个创新药的研发、试验、制造和临床都彻底发生产业链重构和商业模式变革;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科研大模型将充分引导新材料制备和研究方向;电影产业很有可能在今年就会出现颠覆式变革,90%的电影作品将在算力丰富的地方被“制造”出来。
新质生产力科技支撑视角:含“新”量占比持续提升,新老替换加速完成
过去,创新技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变革、拉动经济增长。十三五期间战略新兴产业GDP贡献值提升了3.5%,而技术进步带来更广泛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39%。
十四五期间,经济含“新”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加速新老转换。到2025年,战略新兴产业对GDP贡献值将达到1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51%。
新质生产力发展落地视角:落地交由市场反馈,技术迭代交由政策和资源强支撑
新质生产力所提出的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核心是对传统产业的再升级,再重塑。
如可控核聚变底层技术的攻克将带来一系列创新,像人造太阳、太空发动机等,新概念、新产品的涌现将带来产业层面的重塑,比如新型清洁能源的全面应用;再如太空发动机可能将太空经济、星际旅行、太空移民变为现实,带来新场景、新模式、新产业。
底层技术的突破将带来巨大变革,从底层技术层到创新层再到应用层是新动能生成路径,将涌现新物种,带来产业大变革。从应用层到创新层再到底层技术层实现商业模式反哺闭环,进一步为底层技术突破提供养料,形成生态闭环。
中国在应用层有着广泛的成功案例,由市场决定具体的应用方向和商业变现的能力大小。未来需要用强政策、强资金资源补充,确保底层技术不断突破。
接下来,亿欧智库结合在不同产业创新方向和创新变量的研究,对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八大场景变革进行预测。
02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八大场景变革场景变革之一:汽车产业链大升级,具身智能全面落地实现
当下,汽车全产业链存在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不仅体现在整车制造流程的重塑,还体现在汽车形态、汽车性质的重新定义。
整车制造方面,具身智能将会对传统的整车制造流程进行变革和重塑。由于具身智能技术的引入,传统的焊装、涂装等部分工序将会彻底消失,比如原来需要大量焊接,而未来随着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量产应用,不仅很多流程得以优化,而且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废品率,同时,人工参与度也大大减少。
汽车形态方面,汽车自身将具备超强环境感知能力、快速决策和高效规控能力,汽车形态变革为“汽车机器人”,成为可高度定制的“第三空间”,比如驾驶舱进一步缩小或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乘员舱,座椅的位置和形态也可以高度定制和个性化。另外,由于智能化的加持,汽车将作为移动智能终端,将突破原有“驾乘出行”限制,深度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智能网联布局中。
场景变革之二:智能技术推动诊疗全过程“千人千面化”,“对症制药”可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健康产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个性化诊断方案能够根据个体基因、生活习惯、生长环境等因素,为量身定制“千人千面”的精准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仿生医疗、微创手术器械以及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创新方面,将推动健康产业智能经济体系的升级和转型。
合成生物学和大模型的结合将推动整个创新药的研发、试验、制造和临床都彻底发生产业链重构和商业模式变革。
场景变革之三:智能工厂和智能材料驱动制造方式变革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智能制造升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劳动工具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一方面,在新技术的支撑下,智能工厂的时空界限将逐步模糊,基于数字孪生和XR等沉浸式技术实现虚实共生,对生产制造全环节进行仿真推演和协同交互,从而克服人脑局限,实现操作高精度和决策智能化,想象中的未来工厂将逐渐照进现实。
另一方面,增加了时间维度的4D打印以智能材料为核心,将彻底改变工业品的设计和生产方式,在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物体可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自我组装、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等,驱动智能制造向自主智能方向发展。
场景变革之四:交互体验全场景化,全域消费所想所见,所见所得
在消费场景中,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创新,将加速消费场景的纵深变革,引领人、货、场三个维度的向新发展。
一是从人的维度来说,消费者将迎来更富有亲临体验感、更具交互能力的沉浸式场景,催生出新型社交电商,让消费者能够在商品购买、信息分享的基础上,增加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而个性化、智能化的定制助手,将辅助消费者进行购物决策,购物的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二是从货的维度来说,智能化的大数据模型将紧密链接供需两端,产品与服务将极具定制化与个性化,按需生产、按需定制也将进一步提高到以“个人订单”为单位。同时,在新技术与跨界创新的加速融合之下,多种NFT虚拟资产也会迎来快速的增长。
三是从场的维度来说,线上场景的深化建设将进一步与实体零售的发展实现相互赋能,通过运营的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加速建立出线上+线下的完整可持续生态。
场景变革之五:航空航天飞行器融合创新,宇宙被人类深度探索
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变革影响之下,智能技术将会实现创新技术群形式的融合应用。对航天来说,从设计环节到制造环节将会成体系的进行未来式的工业革命。我们知道航空航天和常规制造业有一个很大区别是,数字化与自动化转型“倒挂的行业”,比如说,行业目前应用了大量的工业软件,比如数字化建模类软件、虚拟仿真软件、感知系统、测量软件,但是在另一方面,“人工制造”依然在生产制造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这种生产形势限制了行业进行现代化式的规模生产。
利用新式的生产技术,有望促进航空航天器的产线进行自动化、现代化的部署,进而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航空航天科技更快速的迭代。
场景变革之六:AI/光子/物联网让金融场景更高效、更精准
金融科技持续地创新不断改变着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面貌,随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个性化服务不断受到重视,以“生成式AI、光子计算、物联网与区块链深度应用”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有望进一步走向融合,为高度智能化、高效率、安全可靠、客户友好的金融环境提供发展动力,未来将推动金融业逐步走向智能化金融的极致演化,实现超高数据处理与实时决策的融合、实现去中心化与安全性的双重保障。
一是从生成式AI技术来看,AI的不断深度赋能将使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数据,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同时提高操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应用到风险管理和欺诈检测、个性化金融服务等等方面,进一步释放劳动力,辅助金融从业者往更深更强领域发展。
二是从光子计算与物联网区块链的深度应用来看,将快速带来超高数据处理与实时决策的融合,实现复杂金融模型的模拟进一步优化,同时光子计算与量子金融的结合将有效辅助资产定价,保障高频交易的效率与安全性,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巩固和抬升地基。
三是从物联网与区块链深度应用来看,将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催生更多创新性支付解决方案,实现更安全的数据传输,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
场景变革之七:大文娱逻辑被元宇宙彻底颠覆,内容共创、共生、共享
长期以来,文娱场景的变革都与元宇宙紧密关联。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落地应用,“人+AI”的合作模式将主导文娱内容生产、制作到展示的全生命周期。
一是内容生产,由纯粹的“人类思维创意”转向“人类思维创意+AI创意”;
二是内容制作,由“人力制作”向“AIGC+人力优化”发生转变;
三是内容展示,由传统的展示方式,转变为“虚拟现实+智能穿戴”的立体、多层次的展现。
由此,文娱场景中的个体参与度得以加深,元宇宙2.0的序幕被拉开,人们对于赛博空间的逻辑思考将在AI的辅助力量下产生新的质变。
场景变革之八:新能源算力成为新基础设施,支撑智能经济高速增长
未来十年将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当下,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整体比重已达40%,但提高数字经济中的“智能经济”占比仍有很大空间,仍需努力。
距离我国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还有6年。如何在高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发展智能化技术和推进智能技术应用的同时,兼顾节能减排效应,是必须解决的重要发展和改革的问题。
基于智能化与绿色化的产业创新,对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规模化产业应用,需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支撑,而国产算力芯片和能源供给是主要组成部分,当下智能算力的用能结构、能源供给方式和成本已很难满足未来智能算力占比远超50%的要求,更难满足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亟待实现“算力成本大幅降低+算力用能绿色化”,所以,大力发展基于新能源的绿色算力势在必行。
要降低算力成本,就必须大规模的使用绿色电力,设立园区,就近消纳,争取形成比市场价低一半的能源价格优势,并在未来的碳交易中获益。使绿色算力像水、电一样的即开即用,努力形成一整套交易、调度、协同的技术和机制。
因此,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新能源算力将成为智能经济的新基础设施,这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场景变革。
以上是亿欧智库结合不同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对于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场景变革进行预测,从不同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性来看,智能化与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新的一年,中国的社会资源将加速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倾斜,推动各产业主体“告别传统的曾经,奔赴新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