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关于集中组织开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包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典型案例、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工业互联网“链网协同”典型案例等14个类型。
十五个行业、两种类型,遴选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
其中,工业互联网“链网协同”典型案例征集以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为主线,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普及,聚焦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发挥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和要素连接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由“供需连接”向“数据连接”转变,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跨环节、跨部门、跨企业的数据互通和业务互联,促进产业集群网络化的生产协同和循环畅通,提升产业链安全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本次案例征集钢铁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电力行业、船舶行业、石化化工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农机装备行业、医药工业、建材行业、汽车制造行业、航空制造行业、轻工行业、采矿行业、港口行业等十五个行业进行案例征集,征集工作分为技术引领型和应用普及型两种类型。
其中,技术引领型案例以技术先进为导向,申报主体发挥龙头和“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前沿技术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打造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和规模建设的标杆方案,汇聚科技和产业创新最新成果。规模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技术和攻关产品,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场景应用,打造功能完备的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将产业链内人、机、物、系统等元素应联尽联、能联尽联,推动跨组织、跨地域的工业数据贯通,相关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产业链核心环节安全可控水平,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协同经营模式的系统性重构,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应用普及型案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申报主体基于行业知识经验沉淀,聚焦业务痛点,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样板方案,获得周期短、可量化的经济回报。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成熟技术,打造轻量化的部署方案,推动供需数据、生产数 据、管理数据等工业数据高效利用,对内优化企业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外提升供应网络连接广度,拓展市场渠道,以连接创造价值,帮助企业找资源、找市场,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锻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如果说单个企业的数字化是“单点智能”,那么“链网协同”则是推动产业链实现“集群智能”的核心引擎。其价值远不止于单个环节的效率提升,更在于重构产业链生态,提升国家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首先,“链网协同”是技术创新的“转化器”。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不再是“闭门造车”,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前沿技术提供了真实的工业场景试验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大数据等技术在“链网协同”中接受大规模生产环境的检验,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技术概念转化为实际价值。这种“场景驱动创新”的模式,让技术研发更贴近产业需求,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其次,“链网协同”是产业生态的“黏合剂”。在传统产业链中,“信息壁垒”导致的纵向脱节、横向失调问题突出,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往往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链主”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可以快速向上下游溢出。这种协同模式不仅强化了核心节点的带动作用,更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链网协同”是全球竞争的“硬名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谁掌握了产业链的“数据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中国制造业通过“链网协同”积累的技术标准、协同模式和管理经验,正在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这种以“数据连接”为核心的产业模式,正在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
工信部组织的本次案例征集工作,不仅是对现有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随着“链网协同”实践的不断深化,以及典型案例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必将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