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旬阳市让劳动者凭一技之长端稳“就业碗”

企业
TIME
2025-11-12 16:28
陕西日报
分享

原标题:陕西省旬阳市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题)

让劳动者凭一技之长端稳“就业碗”(主题)

陕西日报记者 董剑南 通讯员 邹一铭

11月7日,位于陕西省旬阳市蜀河镇的安康阳坤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缝纫工汤贵润正指导新员工练习锁边技法。在她的悉心带教下,这批新员工的缝纫技术日益熟练。

入职安康阳坤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后,汤贵润一步步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今年7月,在安康市第六届新社区工厂技能大赛年度总决赛中,经过多个环节的比拼,汤贵润获得个人赛一等奖。

“看到新员工,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汤贵润说,她通过实操示范把技艺倾囊相授,帮助新员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从竞技赛场到生产车间,从培训课堂到工作岗位,旬阳市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劳动者凭借一技之长端稳“就业碗”,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技能大赛赋能人才成长

弧光闪烁、焊花飞溅。在旬阳市首届焊接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头戴护具、手持焊枪,专注地调整焊接角度与方向。经过激烈角逐和严格评审,一批优秀作品和优秀选手脱颖而出。

这场比赛不仅是焊工比拼技艺、锤炼技能的竞技场,还是对接产业发展需求、选拔技能人才的平台。“我们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挖掘和培养技能人才,推动焊接技术传承与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旬阳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仪清说。

从比拼到育才,从展示到传承,赛场上,选手以匠心闪耀舞台,用技能照亮前程。去年以来,旬阳市已举办11场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千余名,人才库新增技术骨干650人。

旬阳传统木刻版画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旬阳市连续多年举办传统木刻版画制作技能大赛,形成“旬阳版画师”劳务品牌,极大地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和相关产业发展。

“版画制作技能大赛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根刊说。

“赛前,企业会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内部选拔。赛后,很多先进操作方法会在企业间推广,带动技术升级。”陈仪清说,举办技能大赛就是为了更好助力劳动者创新创造,促使更多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

订单培训匹配产业需求

10月20日上午,旬阳市金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训练场上举行叉车技能培训。30余名学员在教练的带教下进行实操训练。

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学员都铆足了劲,认真学习。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后,他们就有机会被推荐到适合的企业工作。

不久前结业的学员潘瑞荣,已经在陕西亨通铸造有限公司就业。“我学到了一技之长,上岗后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特别满意。”潘瑞荣说。

“我们按企业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目前,学校已开设叉车、电工、焊工等培训班,并与上海、江苏、北京等地企业达成用工合作。”旬阳市金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朱毓良说。

培训什么,怎么培训?企业最有发言权。在旬阳,这种“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的模式,实现了人才培训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帮助劳动者稳定吃上“技能饭”。

旬阳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屈崇伟介绍,“订单式”培训模式分3步:先“摸底”,精准收集企业用人需求;再“定岗培训”,按企业标准开设课程;最后“定向输送”,学员考核合格后直接上岗。今年以来,旬阳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7期,培训3044人次。

锤炼本领拓宽就业空间

33岁的熊代柱是安康市尧柏水泥有限公司的一名技工。旬阳市首届焊接技能大赛让他受益匪浅。

“这次比赛让我大长见识。我观察到有选手采用摆动焊接技术,焊出的焊缝美观且牢固。”11月7日,熊代柱说,回到单位后,他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能让我在岗位上站稳脚跟并赢得认可的,是在培训和比赛中锤炼出的真功夫。”熊代柱说。

不只是“卖力气”,更要“拼技能”。在旬阳,像熊代柱这样靠技能立身、凭本领就业的劳动者越来越多。

“技能培训要跟着产业走、紧贴需求变。”旬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邢兆平说,截至目前,“旬阳建工”劳务品牌累计培训2.2万人次。旬阳还将开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技能培训,持续激发劳动者提高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支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