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万人就业 湖北宜城红薯变身富民“金果果”

企业
TIME
2025-11-12 09:28
湖北日报
分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孝军 通讯员 黄晓芸 刘毅 钟军

进入11月,湖北省宜城市板桥店镇的红薯迎来了收获季,当地万余名群众都忙碌起来,增收超过2亿元,颗颗“土疙瘩”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村强民富的“金果果”。

2012年,从事水果种植销售的邹兆宏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小香薯苗、人参薯苗。他不仅自己种,还免费提供给村民种植。当年,当地红薯亩均收入超过3000元,尝到甜头的村民追着他要种苗,抢着种红薯。邹兆宏将有机肥种植、精准喷药、地膜滴灌等种植技术倾囊相授,自己则奔波于浙江、山东、湖北等省农科院,学习适配宜城气候土壤的脱毒育苗技术。如今,邹兆宏投资数百万元建设的现代化智能大棚已投入使用,形成“上半年供北方、下半年供南方”的错峰布局,彻底打破传统种植的季节限制。

种苗是丰产的保障,而销售则是丰收的关键。在板桥店镇新街村红薯种植基地里,38岁的种植户王虎正忙着组织工人将刚采收的40吨紫蜜薯打包装车,“这批货发往北京,明天就能端上首都市民的餐桌!”今年他种了1200亩红薯,目前已销售大半,剩余部分也已签好销售合同。

2018年,村民刘文豪的父亲种了5亩红薯,做微商的刘文豪顺带销售,价格比传统渠道高两倍。2023年,他的包装贮运基地搬进1900平方米现代化钢构车间,年销量突破1000万斤,“明年就能实现一年四季有红薯卖,还谈妥了1000亩农田,专门种高端新品种。”

在王台村,板桥店镇红薯协会会长、村党支部书记刘波同样忙得脚不沾地:“村里合作社30多户会员种了近6000亩红薯,现在已全部卖完。”村里的红薯产业示范园内,湖北薯世家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已拔地而起——作为宜城引进的首家红薯深加工企业,其生产设备正加紧调试,预计11月底试生产。“主要生产水晶薯仔休闲食品和宠物饲料原料,产值近3000万元,还能让5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公司董事长李永桂说。

“从育苗、种植,到销售、深加工,我们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镇有产业、村有项目、农民能增收。”板桥店镇党委书记张宋华介绍,如今当地红薯产业不仅覆盖宜城多个乡镇,还辐射襄州、枣阳、钟祥等周边地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