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4年河北省在京津务工规模分别达到108.6万人、46.9万人 市场占比30.2%、40.1%(引题)
河北福嫂破解京津一老一小照护难题(主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解丽 实习生 郭英姿
近日,一场“河北福嫂”输送工作对接交流暨现场招聘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10家北京家政企业抛出6000余个就业岗位,来自石家庄的140名“福嫂”与企业代表面对面沟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0人次。这样的活动,在河北并不少见。
据统计,以“河北福嫂”为代表的劳动力进京津就业大幅增长,2024年新增“河北福嫂”等劳动力到京津就业27.9万人,河北省在京津务工规模分别达到108.6万人、46.9万人,市场占比提高到30.2%、40.1%,在外省进京务工市场份额首位优势持续提升。“河北福嫂”这一京津知名的劳务品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就业的生动实践。
“点对点”专车接送“河北福嫂”进京缓解用工荒
今年春节前,“河北福嫂”郅彦芳在接受过岗前培训后,点对点被专车送到北京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从事养老护理。她来自河北邯郸武安,今年45岁,入行6年先后服务过近100位老人,连续六年零投诉并蝉联“十佳护理员”称号。
“很多老人刚入院时心里很不适应。”郅彦芳敏锐地抓住老人们的心理变化,试着跟他们沟通,并开导他们理解儿女的苦心。令郅彦芳印象深刻的是,有个老人连换了6个护工都不满意,直到遇到她,老人说,“小郅,你比我亲闺女还亲啊!”
郅彦芳来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看着父母把好吃的给爷爷奶奶和姥爷,她很早就懂得怎么孝顺老人。在工作中,她会细心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24小时监护他们的身体情况,甚至细到表情变化,有需要及时为他们找医护人员,并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做护工虽然很累,但我觉得很有意义,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今年春节前,为满足春节期间北京家政用工需求,河北省陆续输送了千余名“河北福嫂”进京,缓解了北京的用工短缺。这是北京和河北人社部门、妇联部门的跨区域劳务协作,既保障北京家政市场的用工需求,也助力河北务工人员就业增收。
邯郸市妇联主任科员安芳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今年1月2日,邯郸市妇联还举办了一场“河北福嫂”进京欢送仪式,为福嫂送去健康礼包、福嫂背包等慰问品,让福嫂带着娘家人的关心进京。此外,为满足北京市场的需求,邯郸市妇联举办了“巾帼家政专项招聘活动”,通过线上“邯郸女性之声”微信公众号和线下家政基地结合的方式,不断为“河北福嫂”团队纳入更多新生力量,也为广大女性提供便利的就业信息。
建输入基地形成“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模式
“河北福嫂”的服务范围不止于北京,安芳介绍,为推动“河北福嫂 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工作高质量发展,邯郸已建立“河北福嫂”进京津基地6家,形成“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的模式,2024年共输送322名优秀邯郸籍“河北福嫂”到京津就业。
据安芳介绍,为了吸引更多妇女从事家政服务,武安妇联组织优秀家政企业走进社区、乡村分类分层开展精准培训,2024年共开展“培训+服务”活动90余场次。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沟通与协调能力及法律知识等。
此外,妇联还积极动员引领有意愿进京津工作的妇女积极参加“定点服务北京高端家政培训班”,常态化对接京津家政公司,开展订单式、回炉式培训。“去年12月底,我们的24名福嫂赴京就业,主要从事育婴、母婴护理、养老照护等家政服务。到达北京后,在两家北京输入基地进行了适应性岗前培训,并精准对接上岗。”
郅彦芳向北青报记者坦言,她能到北京的医院当护工,就得益于“河北福嫂”的这种模式,少走了很多弯路。她在武安家政培训基地参加技能培训,并考取了养老护理技能证,随后通过笔试、面试进入北京一家与医院合作的护工培训企业,也就是“河北福嫂”在北京的输入基地,最后被分配到现在的医院工作。
北京阿姨来了家政公司是“河北福嫂”在北京建立的输入基地之一。该公司总经理周袁红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公司去年上岗的家政员中,河北籍阿姨占比为10.6%。“河北福嫂以独特的地理优势,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接近,在北京家政市场处于非常重要的生态位,不仅有助于解决北京‘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同时,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河北福嫂涌向北京市场,也助益整个行业的职业化发展。”
对一些“河北福嫂”来说,这份工作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就业增收。育婴能手郭小雅今年50岁,来自河北衡水深州,来北京从事家政行业已有10年。因学习积极、服务技能过硬,她获得2018年北京“最美阿姨”等诸多荣誉,并从一名普通育儿嫂成长为阿姨来了家政公司一家分店的店长,还靠这份工作在老家买了房和车。
三地持续深化劳务协作今年将“新增十万河北福嫂进京津”
春节过后,京津家政市场需求仍旺盛,京津冀劳务协作持续走深走实。4月2日,一场“河北福嫂”输送工作对接交流暨现场招聘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10家北京家政企业抛出60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育婴、养老、高端家政等领域。来自石家庄晋州、正定、深泽、平山、元氏五个县(市)的140名“福嫂”与企业代表面对面沟通,110人次在招聘环节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此前,在京津冀人社部门携手举办的“2025年京津冀人社协同活动月”中,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三地持续深化京津冀劳务协作,协同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完善用工对接体系,强化春节等重要节点用工保障,积极推动有组织劳务输转,促进三地劳动力高效有序流动。“河北福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步打响品牌。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京津“河北福嫂”达到11.45万人。以“河北福嫂”为代表的劳动力进京津就业大幅增长,2024年新增“河北福嫂”等劳动力到京津就业有27.9万人,河北省在京津务工规模分别达到108.6万人、46.9万人,市场占比提高到30.2%、40.1%,在外省进京务工市场份额首位优势持续提升。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在京津冀人社部门刚刚签署的2025年人社协同行动书中,明确了将持续深化京津冀劳务协作,强化劳务品牌对接交流,推动“河北福嫂”提质扩容。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今年将大力实施“新增十万河北福嫂进京津”行动,进一步拓展京津劳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