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为基,产业为本:天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津门路径”

数码
TIME
2025-04-10 07:18
通信世界网
分享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天津正走出一条因地制宜、以“数智化”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津门路径”。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天津不仅在数字技术布局上快人一步,更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方面探索出产业集聚、人才赋能、模式创新“三位一体”的样板实践。

记者在近期走访中发现,天津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AI制药、智能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数智成果累累,这些案例都表明AI在天津不是“孤岛应用”,而是作为新质生产力直接参与了产业组织方式的重构和业务流程的重塑,推动实体经济从“提速”向“提质”跃升。

AI基础设施“有形之手”: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

随着大模型、智能体等技术加速演进,算力成为区域竞争的新高地。作为核心支撑,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构建起“一中心四平台”服务体系,在300P昇腾架构算力的加持下,支撑了包括大模型开发、应用创新、产业聚合和人才培养在内的全链条服务。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已发布11个行业大模型,服务企业超230家,算力使用率超过90%。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心在推动国产化AI生态方面成效显著:从DeepSeek大模型“即开即用”的快速部署,到联合天大、南开等14所高校培养每年2000余名实战型人才,天津正努力构建一个以国产芯、国产框架为底座的“可控可用”智算生态。

港口、化工、药研多点突破,应用场景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应用层面,天津港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记者了解到,该港口部署的PortGPT-CV港口大模型,已覆盖人机场等多个安全生产关键要素,实现了非作业人员识别、安全装备检测等功能的自动化,整体提升安全数据处理效率达45%。此外,天津港开发的数字员工系统已应用于八大业务场景,自主研发的L4级运输机器人、智能运输系统等一系列技术,使港口自动化率超过80%,在全球同类港口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国化学天辰公司则展示出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的另一种可能。据了解,该公司将DeepSeek大模型嵌入工程设计流程,构建起“天辰AI平台”,不仅实现了制度检索、选型推荐等环节的智能化,还通过数据驱动的设计助手,显著提高了工程师效率,为央企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路径。

本地化大模型加速产业纵深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本地企业在垂类大模型方向也正在形成竞争力。例如,贝芸科技打造的AI药物研发平台,采用本地化昇腾架构与国产大模型技术,成功将药物筛选效率提升180倍以上。在乳腺癌靶点筛查实验中,平台能在短时间内生成30个可专利候选靶点,已应用于多个新药研发流程。记者在现场还了解到,该平台已实现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疑难疾病靶点的早期筛查优化,研发周期缩短80%。

而在制造业检测领域,菲特检测公司研发的“菲凡工业大模型”,作为全国首个通过备案的工业类大模型,已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落地,弥补了“AI+光学”检测技术的国产化空白,展示了“专精特新”企业在智能制造中的突破能力。

从教学到科研,教育系统成为智算生态的重要一环

高校也是天津智能生态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据了解,南开大学构建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已在短短20天生成逾1.1万个智能体,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和校园管理场景。据校方介绍,该校正在建设的无人化实验室将实现分子合成与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标志着AI在科研领域的纵深应用。此外,南开大学还将大模型用于文科教学,依托18年教学数据,针对性解决了“幻觉”问题,开发出写作指导、试题评估等实用功能。

天津大学则打造了“海河”系列行业大模型集群,涵盖中医药、无人机感知等多个前沿领域。记者了解到,这些模型不仅已在多个研究项目中落地应用,还曾亮相于2024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展现出高校科研与产业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综合来看,天津在数智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上的实践,已经从“点状创新”逐步转向“系统构建”。无论是普惠型算力供给、场景化大模型应用,还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天津正构建起一套因地制宜、务实高效的样本。从“津门路径”到“天津范式”,在全国各地竞相探索新质生产力路径的当下,这样的实践或许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思路。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热点

  在延布炼厂合资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 4 月 8 日签署《延布炼厂扩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该项目将依托现有装置,新建 180 万吨 / 年乙烯、150 ...
业界
  “蛟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3月底,“蛟龙”号完成了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充分验证了国产直驱型低噪直流推进器等设备的升级改...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