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第十三届学术大会新材料分会举行

产经
TIME
2024-12-11 15:25
宁波市科协
分享

  12月6日,在宁波第十三届学术大会新材料分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师生列席,聚焦“柔性电子创新——从材料到制造的突破”,交流探讨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一根线缆插入主角的后脑,带领他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而在本次会议上,“脑机接口”也是一个关键高频词。

  “脑机接口被誉为‘与外界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在脑科学与生命健康、脑机交互和现代人工智能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它将彻底改变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成为国际科技前沿的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蔡新霞说。

  据介绍,人类已经实现了用“神经探针”对大脑进行侵入式探测。科学家陆续发明了立体导电接口、植入式脑机接口等器件,成功在大鼠、猴子等实验动物脑内进行了神经递质的探测。

b12.jpg

  蔡新霞认为,深脑探测对人类理解脑重大疾病有重要意义,通过深脑探测能够深入了解帕金森病、癫痫以及其他精神类疾病的病因,并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刘宜伟介绍了一种神奇的金属——在室温下,它能像液体一样流动,同时保持高导电、高导热的特性。

  这种液态金属与弹性材料复合后,具有高强度的形变能力,如同一根金属丝“变身”橡皮筋,拉不断、扯不坏的同时,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导电性能。

  这种材料的特性带给科学家们丰富的研发想象空间。如果将这种液态金属制成的电子器件固定在布基材料上,就能直接将移动设备“穿”在身上。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如手表、手机等,都有可能直接印在上衣、裤子上。

  柔性电子材料还对仿生机器人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李铁介绍了一种“电子皮肤”,结合柔性传感器与算法技术后,机器人可以像披上“皮肤”一样识别温度、压力,还能利用摩擦力对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物体进行种类识别。新技术与新材料,为肢体残障人士弥补身体机能燃起了新的希望火花。

  本次会议由宁波市科协主办,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承办,是宁波第十三届学术大会的6个分会场之一。作为宁波自然科学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本次宁波学术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和“乡村振兴”“顶级期刊论文”“生命健康”“新材料”“青年人才”“智能制造”等6个分会场。

  作者: 尹幸芷    来源: 宁波市科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热点

  12月4日,由杭州市科协主办、拱墅区科协和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共同承办的“科普讲座走进青少年系列活动”在祥符校区拉开帷幕。  为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家长树...
业界
  科技日报连云港12月10日电(记者金凤)记者10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连云港港在全国率先建成投运近零碳港口智能微电网,可为我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