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泸西县:抓实技能培训 让10万人就近就业
红河日报记者 李立章
“在家门口上班真好,挣钱顾家‘两不误’,工资、租金、分红一样不少,如今的日子过得真幸福。”泸西县金马镇太平村村民王惠琼一边开心地说,一边熟练地管理着娃娃菜种苗。
王惠琼所在的太平村地势平坦,水丰田沃,数家香葱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种苗基地都落户在这里。作为泸西县首个建成的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育苗基地,工厂采取“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共融模式,吸引了很多像王惠琼这样的周边群众到工厂务工,他们通过流转土地拿租金、就地务工拿薪金、入股分红拿股金“一地三收”,同时,还变下地干活为进厂务工。
在白水镇桃园村的葱田里,每天清晨三四点钟,农户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拔葱、清除泥土、装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据桃园村党总支书记马克明介绍,这段时间,每天都有400多吨新鲜大葱销往外地。
“我每天能拔400公斤大葱,按照每公斤4角的工钱计算,收入有近200元。”村民周小焕一边熟练地拔着葱,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种葱的同时,还能到田里务工拿第二份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桃园村委会有村民8600余人,五分之二的村民实现了就地就近务工,人均月工资超过4500元,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小葱产业建盖起了新房。”马克明说。
近年来,泸西县委、县政府牢牢牵住就业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突出产业大发展,做实技能培训,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让许多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该县还引导群众算清自种收益与土地流转收益账,以经营权流转、土地资源折资、现金入股、劳务服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协议给农户返利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同时,该县结合小香葱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扶持建立冷库、包装厂、制冰厂等设施,既解决了产业发展需要,又促进更多群众就业。专业服务香葱产业的植保服务队、劳务派遣公司、物流运输车队、香葱经纪人等应运而生,实现了从单一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拓展的转变,直接带动10万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