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IMT-2030(6G)推进组、中国通信学会和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3全球6G发展大会”在重庆盛大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陈山枝博士受邀作了《6G三大标志与关键技术》的主题演讲。陈山枝博士从5G时代的挑战和问题以及6G愿景和需求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6G三大突破与标志及其核心技术引擎,展望了6G时代“全域覆盖、场景智联“的美好未来,并分享了中国信科/无线移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在6G愿景与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的系列成果。
陈山枝博士提到6G三大突破与标志为:从陆地覆盖到全域覆盖,形成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的星地融合通信标志; 从通信到通信与感知、通信与计算融合,形成通信与感知、计算、智能的跨域融合标志;从蜂窝小区架构到去蜂窝架构,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弹性可定制网络标志。基于这些突破与标志,6G需要系列核心技术引擎去满足,具体包括超维度天线技术,新型多址接入技术,通信与感知、计算、智能融合技术,新型编码技术,无线智能与自治网络技术,频谱智能感知与共享技术等等。
陈山枝博士表示,中国信科/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自2019年开始一直在从事6G愿景与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全域覆盖、场景智联“愿景,从提升覆盖、提升容量、提升谱效/能效、连接场景、内生安全等多个维度开展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并采用压强原则,在一些重点关键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针对星地融合通信技术,他表示星地融合通信是6G实现全域覆盖的重要使能技术,将实现任何人和任何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空间通过地面移动通信或卫星通信按需接入,并在两者之间无感知的切换与漫游,实现人机物场景智联及沉浸式交互体验。中国信科作为较早从事星地融合通信技术研究和验证的厂家之一,突破5G增强和6G星地融合关键技术,在3GPP和ITU牵头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引领星地融合标准发展;发布了业界首个NTN透明转发高低轨一体化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并也在积极开展基站上星的相关技术验证。
针对去蜂窝趋势,陈山枝团队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智能接入网架构(UCAN),他表示以该技术具有分布式、服务化等特点,多个接入点可动态按需服务于用户,可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同时该技术可充分发挥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传输技术优势,有效解决分布式架构下用户接入和连接管理等难题。中国信科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弹性可定制网络,并有论文发表在IEEE知名期刊。
针对超维度天线技术,陈山枝博士表示未来6G天线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带来天线阵列体积、功耗和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中国信科在业界首创了基于6G智能超表面(RIS)的大规模天线系统,该系统创新性地使用6G智能超表面单元代替传统相控阵天线,经实际测试使用该系统可成功实现毫米波手持终端的接入,终端单用户下行数据速率可达5Gbps以上。
针对通信感知融合技术,他表示相对两个独立的通信和感知系统,6G通感融合增加了通信和感知的无线资源池,有望进一步提升无线资源的增益。中国信科在基于蜂窝架构的协作感知、定位&感知服务、环境感知辅助通信、大时空尺度资源调度等技术上均有技术布局。
针对蜂窝网络高精度定位技术,陈山枝博士表示中国信科在蜂窝网络高精度定位技术上已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基于相关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完成了蜂窝网络高精度定位技术验证系统的搭建,并在业界率先开展了载波相位定位技术原型系统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基于蜂窝网络载波相位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由分米级转向厘米级,展现出了未来在6G技术中应用的巨大潜能。
除6G技术研究之外,中国信科还积极参与IMT-2030(6G)推进组的6G关键技术验证,已成功完成了智能超表面、通信感知一体化、无线AI、分布式自治网络、算力网络、数据服务共6项技术的测试验证工作。此外,中国信科已连续4年发布5本6G白皮书,并累计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和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等。
面向未来,陈山枝博士表示中国信将继续深入布局6G技术预研,也将继续联合业界积极开展6G愿景与需求的研究、6G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验证,为后续的6G标准化工作做好前期储备工作。他也期待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开放合作创新,携手6G全球标准,一起迎接6G时代“全域覆盖、场景智联”美好时代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