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启动省际骨干传送网400G OTN新技术试验网设备集中采购,开启了400G OTN规模商用“第一标”。推进400G产业成熟,加快800G/1.6T技术研发,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光传输产业链上下游正加快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底座,助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月9日下午,在400G/800G与全光网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晗立足400G步入商用元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针对未来400G应用如何从骨干网走向省域网、城域网,未来800G应当如何部署研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400G超长距规模商用已启动,光通信迈入超宽谱时代
当前,在东数西算等算力网络新业务的驱动下,光网络已迎来以400G超宽谱传输为标志的第五次重大技术变革,以实现Pbit级上千公里的传送,可以说400G是新一代的光传输技术。
李晗介绍,400G系统面对超高速率、超宽频谱和新型信道损伤等全新挑战,通过光器件、有源模块和光系统架构三大技术变革以实现骨干网由100G到400G的代际演进。
今年以来,中国移动发布了世界最长距离400G光传输现网技术试验网络,召开3次技术发布会推进实现400G长距传输3项试验纪录,为构建算力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全光底座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移动启动业界首次400G QPSK技术规模商用,更加坚定了中国产业以QPSK作为400G骨干全光网的技术基石,牵引高波特率光模块、C+L一体化、超宽谱系统等技术和产业加速发展”李晗讲道。
总体来看,400G超长距已启动规模商用,明确QPSK为400G 骨干长距传输方案,国内主流厂家就激光器、EDFA、WSS等核心器件全面支持12THz C6T+L6T波段,光通信迈入超宽谱时代。
随着目前400G在骨干网步入商用,行业逐渐开始探讨400G在中短距的省域网和城域网中该怎样部署应用、有哪些技术可以沿用、又有哪些策略需要更新,对此,李晗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面向省域传输场景,李晗认为存在400G 16QAM-PCS、QPSK两条潜在技术路线,应重点结合传输能力和部署成本综合考虑。具体来看,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将16QAM-PCS、QPSK收敛至一种调制格式,所有省域场景采用统一技术;二是16QAM-PCS、QPSK两种技术方案并存,面向不同省域需求选择使用。
面向城域传输场景,李晗提出目前存在400G 16QAM、16QAM-PCS两条潜在技术路线,应重点结合频谱效率和低成本部署综合考虑。
具体来看,城域网络部署需考虑OXC组网和OLP保护引入代价,16QAM可以低成本满足数据中心互联及城域网部分需求,16QAM-PCS相比16QAM传输性能提升4dB,可覆盖城域传输主要场景。
此外,不可忽略的是,16QAM-PCS存在C6T 60波、C4T+L4T 80波、C6T+L6T 120波三种方案,城域网是否引入C+L仍待研究。
800G长距传输需向C+L+S多波段进一步探索
在400G规模商用逐渐走向深入的同时,行业也在探索800G的前瞻部署。“800G时代,G.652.D无法满足长距骨干需求,G.654.E成为更佳选择,G.654.E光纤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李晗表示。
在G.654.E光纤加速部署发展的当下,李晗也表示,在面对S+C+L超宽谱应用方面,仍需解决现有G.654.E光纤指标与宽谱系统间的失配问题,实现截止波长、宏弯损耗等参数性能的改善。
谈及800G长距传输,李晗介绍到,基于90GBd的64QAM-PCS,采用G.654.E+混合放大,实现了800G 1000km+极限传输;基于130GBd的16QAM,采用G.652.D+EDFA放大,实现了800G 880km极限传输。重用400G时代130GBd产业链难以满足800G骨干长距传输需求,需要采用更低阶数的调制格式以提升800G传输性能,需攻关180GBd以上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推动光电器件向更高波特率突破。
据李晗介绍,为探索超Tb/s单波及S+C+L波段满波配置下单模实芯光纤的传输性能,中国移动已经联合业界开展了单波净速率超Tb/s的S+C+L多波段满波配置超宽带实验,在2×75km G.654.E光纤上实现了总容量144.67Tb/s的单波超Tb/s级满波验证。
面向未来,李晗表示,800G面向长距传输还需从C+L进一步向C+L+S多波段探索,G.654.E光纤、180G以上高波特率器件等核心技术仍需产业协同开展前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