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欣赏艺术品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脑电波告诉你答案
2016-03-14 11: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内容摘要
当你凝视一件艺术品时,你知道你的大脑正在上演着一场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吗?澳大利亚维州国家美术馆(NGV)近日引进一批高科技产品,可以将你欣赏艺术品时大脑中的变化通过图片形式展现在你面前,让你更加真实了解自己。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是维州国家美术馆的合作伙伴,美术馆目前正在展出一批现代艺术品,拉筹伯大学想要研究当人们看到流行艺术品时,大脑会进行怎样的交互活动。

研究者通过一个装置记录大脑中不同活跃的区域,并且用不同的颜色和白色线条标注出来。当人们欣赏4幅艺术图片时,参观者的“脑电波”会通过电极传输至电脑上,然后通过一系列运算,电脑会打印出一张独特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面都有不同颜色的区域,如果大脑对这幅作品不感兴趣,照片当中的白色线条会更加平滑和细小。

拉筹伯大学心理学和公共卫生的负责人肯特(Stephen Kent)教授表示,这种方法是由他们学院发明的一种全新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如何与艺术品产生互动。

“这些图片并不可以告诉我们所有事情,我们也不是在做实验收集数据,而是想让人们更好地思考艺术以及我们如何参与到艺术当中。”肯特说。

他还表示,这些个人的大脑图片可以展现人们如何爱上一件作品以及欣赏每件作品时的反应。“当你在美术馆欣赏艺术品时,你并不能看到大脑里的活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而且还是实时转播。”

据悉,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其中,2016年4月22日前,每个于周五晚上来美术馆参观的游客都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大脑活动照片”。

 

意念控制头环:用脑电波来操控智能家居

大脑是人类最神秘的部位。即便是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即便是已经拥有超级计算机,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依然相当肤浅,对大脑与神经的具体工作机制尚未查明。但从古至今,人类都有着意念控制的梦想,期望脑子一想就可以控制身边的物体和场景。

通俗地说,脑电波(EEG)控制研究就是为了实现“意念控制”。脑电波是大脑在思维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形成的生物电。如果能够通过一个设备精准捕捉并破译脑电波,转化为具体的控制指令,就可以实现我们期待许久的“意念控制”。

人类对脑电波控制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历史,近年来也已经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例如在假肢控制的医学康复领域,或是用于简单的游戏操纵。这些脑波控制都离不开一个头罩或是头环,用于捕捉脑电波信号并进行解读。

 

哈佛大学在读博士生韩璧丞的创业项目产品Focus 1,也是一款类似的产品。但在他看来,自己的智能头环是全球第一款医疗级别的可穿戴脑效率提升专家,可以用于提高注意力,控制智能家居以及假肢控制。举个简单例子,早上醒来带上头环想一下,兼容连接的咖啡机就开始自动煮咖啡,吐司机也自动烤好面包。

这个创业团队BrainCo设在美国波士顿,组建于2014年9月,是由几位哈佛或是麻省理工的中国留学生共同创办的。他们的原型产品在2016年1月的CES进行了展示,吸引了《今日美国》、美联社、雅虎等数家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目前他们的脑波控制头环Focus 1正在生产制造环节,韩璧丞他们计划年内上市销售。

这个Focus 1究竟是个什么产品,又能实现怎样的功能?韩璧丞向新浪科技介绍称,这个头环在前额和耳后设置了两个传感器,通过这两个接触点来捕捉脑电波,将其转化为信号传递给手机,而后再通过Wi-Fi控制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头环本身电池可以续航5-6个小时。

既然现有的手机应用就可以控制智能家居,用户为什么还要带上这个头环,这个场景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诱惑力。面对这个问题,韩璧丞解释说,虽然目前脑波控制头环的信号还需要智能手机传输,但未来新产品肯定会取消智能手机这个中介,实现脑波头环到智能家居的直接操作。

任何人戴上脑波控制头环就可以实现意念操控吗?他表示,要实现成功控制,用户需要进行简单的训练,短则十几分钟就可以熟悉头环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大脑必需保持高度专注,才能释放稳定高强度的脑电波信号。他们也由此想到,脑波控制头环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等人群提高注意力,这也是Focus 1头环的一个副功能。在展示过程中,我看到他戴着头环,一副专注的样子,而后他身边的机器手真的就开始启动了。

那么BrainCo的头环与市场现有的脑波控制产品有什么不同?韩璧丞表示,他们传感器相对于目前市场已有的Neurosky脑电波芯片有着明显优势。一位活跃在中美两地的资深投资人在看过项目之后表示,BrainCo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他们自己开发的脑波控制传感器和算法,而具体实现怎样的功能暂时并不重要,因为未来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由于有意商谈投资,这位投资者暂时不愿具名。

按照他们的规划,Focus 1头环上市价格将控制在100-150美元的低价,年内在众筹平台进行预售,以此吸引更多的普通用户使用这个全新领域的产品。BrainCo上个月开始Pre-A融资,计划筹资300万美元,目前融资尚未完成。

不过,上述那位投资人也指出,脑电波控制头环更为理想的增长空间还是在游戏和医疗领域。相对于脑电波控制智能家居市场,游戏和医疗领域有着更为急切的需求和更强的价格承受力。“和VR技术一样,游戏领域的硬核用户一直都是新技术的最先使用者。脑电波控制项目前景看好,但需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切入点。”他评价说。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严重功能缺失的残疾人数量超过1亿人,中国就有近3000万。目前动辄十多万人民币的价格让很多残疾人难以承受,而目前大多数智能假肢都是通过肌电控制,在功能便利性上也远不如脑电波控制。“这个市场非常有诱惑力,我们会朝着这个领域继续研发。”韩璧丞展望说。

 

这款监控器可通过检测脑电波来提高睡眠质量

大脑科学技术公司Rythm本周推出了旗下首款名为Dreem的新产品,这是一款可穿戴式的脑电图传感器。据悉,这款Dreem与其它同类产品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和记录用户的睡眠模式,同时还可以为用户识别特定的深度睡眠模式,并且通过声音的刺激让佩戴者持续维持在深度睡眠状态。

 

这款售价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287元)的设备还可以在早上最适合的时间叫醒用户,避免起床后昏昏沉沉的状态。此外,Dreem还可以通过Android和iOS设备App来记录和分析睡眠状况。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Rhythm公司的网站注册,不过究竟这类产品是否真的对你有效,谁也无法真正保证。

 

脑电波给iPhone充电需要多久?68小时!

假如将来存在某项技能,或许将手机充电线直接与人类大脑衔接便能充电!这个脑洞开得可真大,可是,手机怎样和大脑衔接呢?好吧,人家没有想到这个疑问,仅仅从理论上核算脑电流为手机充电需求的时刻,没有思考实践衔接的疑问。

假定脑电流真的能够为手机充电,那么为一部iPhone充满电需求多长时刻?通过Maddie Stone一大串复杂的核算,大概是68个小时。小编对电流核算公式不太懂,想看详细核算步骤的同学,能够点击这儿检查。

咱们的任何做法都受到人体内电信号的操控,人体内电流发生于细胞膜之间,电子从一个原子活动至另一个原子,便能够转换为正电荷或者负电荷。

神经系统发送“电信号”至大脑或者激活神经突触,科学家开端讨论电流在不同点之间的活动状况,人体大脑有上千亿个导电“电线”。

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物理学家Bertil Hille指出,每次一个神经细胞“激活”都会发生微量电压,发生大概1毫微安电流活动。

尽管看起来是十分微量的电流,毫无用处。可是,咱们也知道集腋成裘的道理。人类大脑包括大概8亿个神经细胞,通常以为任何时候都会有百分之一神经细胞被激活。

假如依照8亿个神经细胞被激活核算,那么其电流输出量相当于0.085瓦特,则能够点亮节能LED灯。这意味着假如需求充电一部iPhone手机(功率5.74瓦时),则大概需求“充电”68个小时。

假如你的脑电流大多数都用来给一台手机充电,会让你没有精力做其他更主要的事,这么也太因小失大了。那咱们这么核算吧,假如人类脑电流只有1%被用来给一台手机,那么充满电需求6833小时,也即是285天!

Maddie Stone说:“听起来一点都不高效、实践,尤其是和如今的规范充电器、快速充电器比较,那些充电器可能在使用1-2个小时就能充满电。可是,没电的疑问还是会一向存在,尤其是当咱们没有备用电源的时候。这时候,假如咱们的人体能够为此做些什么也是好的。”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

 

新闻扩展:

脑电波控制 “情绪”尾巴

独一无二的脑电波 可代替密码鉴别身份

科研人员测试用脑电波开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