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互利合作逆势而上 三大变化带来发展新希望
2017-01-13 08:33:25   来源:新华网
内容摘要
2016年,中非互利合作逆势而上,步入换挡加速、提质增效的新征程,三大变化透射合作发展新希望。一是从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运作为主转型;二是从一般商品贸易逐渐向产能合作和加工贸易升级;三是从简单工程承包逐渐向投资建设运营领域迈进。“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的合作设想,也给中非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

中非互利合作逆势而上 三大变化带来发展新希望 科技世界网


2016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的开局之年。虽然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但论坛峰会释放的正能量推动了中非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近日,一款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手机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原因是该品牌手机深耕非洲市场,根据非洲消费者在肤色、排汗等方面的特征,开发出了特种美颜、防汗防摔等特定需求的产品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正是依靠这种“订制”,该品牌占据了非洲手机市场约40%的份额。

纵观近几年的中非合作,“订制”特色体现在方方面面。2015年12月,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未来3年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针对非洲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开出了相应的“药方”——帮助非洲构建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助力非洲实现持久和平和自主可持续发展。对此,非洲媒体评论称,谁能帮助非洲解决这三大民生问题,谁就是非洲真诚的朋友和可靠的合作伙伴。

中非互利合作逆势而上,踏入换挡加速、提质增效的新征程,三大变化透射合作发展新希望。

合作主体在迁移。截至2015年7月,中非双方签署各类合作协议约250项,涉及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中企和金融机构对非直接投资和商业贷款占比约92%,成为中非合作新主角,双方政府则逐步从“台前”走到“幕后”,肩负“搭台”作用。

合作结构在升级。工程承包、一般商品贸易、矿业投资往往被称作中非合作的“老三件”。而今,基础设施运营、工业园区建设经营、金融服务等中高端领域已是中非合作新增长点,产能合作和投资合作正在成为推动中非合作的新动力。

合作观念在更新。从接受援助到“筑巢引凤”,非洲国家“向东看”,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期待投资、市场准入和旅游等互利合作,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兴业,越来越多的中企也把非洲视为“投资热土”。

不久前,非洲知名独立无党派调查机构“非洲晴雨表”发布题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持续加强赢得广泛积极评价》的报告。对来自非洲36个国家的5.4万名民众进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非洲人认为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活动契合了非洲需要,是在为各自国家的发展做“加法”。

汇聚智慧、凝聚共识,中非合作迎来了发展战略梯次对接的历史性机遇。非洲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和落脚点,东部和南部非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非洲可以率先从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中非产能合作已取得重要早期收获。亚吉铁路建成通车,尼日利亚阿布贾至卡杜纳段现代化铁路开通,安哥拉本格拉铁路的正式运营,蒙内铁路将在2016年下半年通车试运营……这些富含中国技术基因的交通动脉,助推非洲发展进入“快时代”。

根深者叶茂,木欣欣以向荣。中非友好合作的硕果造福人民,在当今国际关系领域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给世界以启迪。


王毅:中非互利合作在成果中汲取新动力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月7日至12日对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坦桑尼亚、刚果共和国和尼日利亚进行了正式访问。中非合作最近一年多以来在落实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的成果中汲取了新动力,互利合作呈现出新变化。

在峰会新的理念引领下,中非互利合作呈现出三个新变化:一是从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运作为主转型;二是从一般商品贸易逐渐向产能合作和加工贸易升级;三是从简单工程承包逐渐向投资建设运营领域迈进。中非合作的理念、结构和主体都在与时俱进,不断深化。

峰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会后得到了切实落实。在峰会上,中方宣布了以助推非洲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并为此安排了600亿美元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峰会召开至2016年7月期间,中非签订的各类合作协议涉及金额已超过500亿美元,一大批基础设施、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项目付诸实施或投入使用。中非互利合作已呈现转型升级的良好势头。

多项中非合作大工程2016年在非洲大陆竣工,引起世界瞩目。非洲首条全套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通车,尼日利亚阿卡铁路投入使用,东非最大斜拉式跨海大桥基甘博尼在坦桑尼亚正式通车,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的蒙内铁路也将在2017年试运行。这些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和赞比亚、坦桑尼亚三国还将携手升级象征中非友谊丰碑的坦赞铁路。通过全面改革坦赞铁路的管理体系,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打造铁路沿线产业经济带三大途径,坦赞铁路这座非洲的“友谊之路”和“自由之路”将实现升级,成为带动赞坦两国及周边沿线各国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配合之路”和“繁荣之路”。

此外,作为中非合作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支持非洲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尝试,中国还将努力把刚果共和国黑角经济特区打造成中非产能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非洲集约发展的样板工程,在刚果建设物流、制造业、航空和能力建设四大次区域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的合作设想,也给中非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中国鼓励马达加斯加充分利用其地理和资源优势,双方努力把马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同非洲大陆连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能够帮助马达加斯加重振经济,马政府希望借此契机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状况,”马达加斯加外长阿塔拉说。

坦桑尼亚鲁阿哈天主教大学教授高登斯·姆潘加拉说:“和其他的合作伙伴不同,中国在基建和工业领域大力投资,这有助于帮助坦桑尼亚实现2025年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愿望。”


非洲工业化,中非合作新契机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关注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并提出相关倡议。作为一个富有潜力、充满希望的大陆,非洲目前正努力探寻工业化发展的理想路径。在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中国将向非洲国家给予更多的技术、资金、培训等支持,开展工业化合作,帮助非洲实现包容性增长。


基础设施是制约非洲工业化主要因素

姚桂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从整体上看,大多数非洲国家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称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水平低下,尤其是制造业基础薄弱,不仅规模小,企业关联低、产业配套差,而且与制造业发展相关的交通、物流、能源等基础设施缺乏。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不健全、机构管理人才短缺、资金和技术缺乏等也都是面临的挑战。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但在全球贸易结构中,非洲仍然处于低端,在全球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目前仍有超过2/3的非洲国家外贸结构与其独立之初的结构并无太大区别——主要依靠一两种农业或矿业初级产品。非洲国家普遍期待将劳动力引入生产率更高的制造业,加快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多样化进程,融入全球产业体系。这一进程的实现将解决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发展问题,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

克劳迪沃斯·切考左(南非人类科学研究委员会亚洲区首席研究员):目前,阻碍非洲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巨大缺口。这不仅表现在非洲大陆对该领域的资金投入、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落后,还存在于人们传统的思维和观念中。2011年至2015年,我访问了阿克拉、亚的斯亚贝巴、内罗毕、坎帕拉和达累斯萨拉姆,发现这些被称为非洲经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城市,共同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拥挤不堪的道路交通网络亟须升级;第二,水利、卫生服务质量亟须提高;第三,电力等支持工业化发展的能源资源亟须改善。这不仅暴露出非洲发展的首要在于基本环境的改善,也显示出在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巨大投资潜力。

查尔斯·奥努奈朱(尼日利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尼日利亚自上世纪60年代初独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历经曲折。一些发达国家投资集中在石油开采领域,以满足其能源需求,导致形成过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单一经济结构,“石油诅咒”的阴影至今不散。电力供应短缺是尼推进工业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国日发电量实际需求为1500万千瓦时,2016年初电量峰值曾达到507万千瓦时,目前仍有半数以上的民众用不上电。


非洲期待从中国模式和经验中受益

查尔斯·奥努奈朱:G20杭州峰会提出支持非洲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显示了中国对非洲国家发展问题的重视和引领未来国际发展与合作的重视,契合非洲《2063年议程》的第一个十年规划,极大提振了广大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信心。非洲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自2013年至2015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20个经济体中有多个非洲国家。预计2050年非洲总人口达到约2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25%,巨大的人口红利将成为非洲工业化的生力军。非洲国家普遍谋求自主可持续发展,期待启动和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

姚桂梅:G20杭州峰会上提出的《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倡议》,无疑具有开创性。中国提醒二十国集团的发达国家关注非洲自主发展的诉求,帮助搭建了非洲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对话沟通平台。这项倡议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化才是中长期内非洲大陆普遍的发展战略,是非洲实现真正崛起的主要途径,非洲工业化需要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同时倡议也反映出,中国将对非洲的“十大合作计划”“三网一化”(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和工业化)和产能合作的理念,与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洲工业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显示出中国将是非洲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依靠对象。多项举措和倡议的出台无疑将有力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助力非洲参与全球价值链。

张忠祥(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置于G20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承诺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定了行动计划。这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中非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工业化合作,将为非洲国家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帮助其实现包容性增长。

克劳迪沃斯·切考左:在杭州峰会上,我再次看到中国在帮助非洲发展方面付出的努力和诚意,会议上提出支持非洲工业化发展的倡议令人振奋。对于未来,我期待非洲大陆的工业化发展能从中国模式和经验中受益,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一套适合非洲发展现状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杭州峰会是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峰会成果得到广大非洲国家的高度赞赏。非洲寻求的是“合作”而非“援助”,非洲国家希望与其他国家一同努力实现共赢的合作关系,杭州峰会正好提供了极佳平台。非洲需要投资,非洲需要合作者,非洲人的新视角是改变外界“援助”的方式,因为援助本身并不能让一个国家发展,非洲大陆也无法通过援助本身获得发展。我们需要的合作者,是建立在双边共同利益上的。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才不足两大发展瓶颈,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合作过程中,一直坚持平等相待的原则与和平发展的理念,因此对非洲国家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

查尔斯·奥努奈朱:近年来,尼日利亚和中国产业合作进展顺利。中企积极帮助尼发展能源产业,不仅从根本上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也在培养本土人才和解决青年就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非洲国家树立榜样,提供了深化非中合作、优势互补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及在生产要素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将极大提升非中产能合作水平,助推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应当看到,非洲各国国情不一,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做好推进工业化的相应准备,如国内政局是否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及投资环境是否安全和便利等,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非洲人民将未来同中国联系在一起

张忠祥:2016年是中非开启邦交关系60周年。早在非洲国家独立之初,尽管当时中国也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仍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民族工业。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非洲迫切需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因此,中非工业化合作成为未来3年重点实施的“十大合作计划”之首。中方将积极推进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兴业,合作新建或升级一批工业园区。中国已选择若干非洲工业化基础较好的国家,如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刚果(布)等国进行试点,建立新的中非产能对接的工业园区。

姚桂梅:中国企业一直将制造业视为对非投资的重要方向,积极变“中国制造”为“中非联合制造”。单独统计中国在非洲的绿地投资,2003年至2014年间,在制造业领域中国投资了77个项目,共投资133亿美元,在所有对非投资领域中排第一位。中国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不仅带动了优势产能向非洲转移,而且使得非洲国家掌握了新技术,并具备了生产和出口一些工业制成品的能力。

中国对非工业投资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集群发展模式——中非经贸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回应非洲国家学习中国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要求,是推动中国企业从向非洲“输出产品”转向“输出资本”、探索中非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埃及苏伊士经贸区、尼日利亚莱基经贸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赞比亚的中赞经贸合作区,成为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进入非洲的稳健平台。截至2011年底,6个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3.68亿美元,已有149家中国企业签约入区,累计实现总产值45.2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43亿美元,雇用当地员工约11760名,为提升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和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被确定为中非经贸合作的核心地位,同时着力推动中非务实合作从一般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从工程承包向投资经营升级,新的合作模式不断涌现。亚吉铁路就是中国企业联合探索承建—运营—全产业链对接的“建营一体化”项目模式。该项目不仅带动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而且还将在铁路沿线配建多个工业园,比如阿瓦萨轻工纺织园区的建设。

易卜拉欣·赫伊塔尼:道路、能源和较熟练的劳动力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起步阶段必备的三大要素。根据非洲发展银行的数据,非洲基建方面的资金缺口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通过非洲和中国在基建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当地发展了经济,解决了就业,中国企业找到了产能出口,可谓双赢。

克劳迪沃斯·切考左:非洲发展银行曾提出,非洲基础设施领域的缺口严重影响大陆整体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希望在扩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努力改善现状。实现可持续、平稳发展的道路不能再依赖自然资源,一边是要政府加大投入,另一边则要能快速创造财富,不少非洲国家对此问题的态度有所分歧。中国的支持帮助非洲大陆寻找到了困扰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解决方案。

在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农业、减贫、工业化等领域的发展。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是在具体的项目中改善非洲未来的发展环境,也改变了发展在人们心中的期待。当非洲人民从一个个新能源项目中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看到现代化的火车满载货物在铁道上飞驰,一个个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的时候,他们心中已将未来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福田汽车与中非发展基金战略合作

福田汽车集团与中非发展基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非洲与葡语国家及地区开展投资项目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成立福田非洲业务投资平台,负责福田汽车对非洲投资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挖掘非洲与葡语国家及地区在汽车生产和组装、分销网络建设、维修维护中心建设、进出口贸易、融资租赁等领域项目投资机会,助力中国汽车开拓非洲市场,推动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

福田汽车集团总经理王金玉表示:“非洲市场是福田汽车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此次与中非发展基金签约,是福田汽车创新驱动发展,深入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将以新的模式带动福田汽车海外业务增长。”

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迟建新表示,“中非发展基金具有大量在非洲投资发展的经验,与福田汽车合作将产生巨大的跨界协同效应,促进福田汽车在非洲市场的业务拓展,实现海外发展战略。基金愿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与福田汽车开展对非合作,实现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