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模式深受非洲欢迎 中非合作前景广阔
2016-11-03 14:46:28   来源:新华网
内容摘要
大约2/3的非洲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多少是积极的”或者“非常积极”。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区域的非洲,与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双方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非应共同建立起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一些政策体系,鼓励企业走绿色低炭道路。

中国发展模式深受非洲欢迎 中非合作前景广阔 科技世界网


2016年10月24日,“非洲晴雨表”组织发布了有关非洲人如何看待中国在非洲大陆影响力日益增长的调查报告。大多数非洲人(56%)也认为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对满足其国家需求作出了“一些”或者“很大”贡献。

调查显示,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发展模式受欢迎程度为24%,仅次于美国模式。大约2/3的非洲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多少是积极的”或者“非常积极”。马里人对中国的影响力评价最高(92%),其次是尼日利亚(84%)和利比亚(81%)。


中非产能合作前景广阔 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区域的非洲,与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双方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非产能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中非产能合作前景广阔,企业“走出去”要全方位考虑,做好风险评估和市场调研等分析。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1—9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88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7%。中国已经连续六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而非洲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和投资目的地。

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戴兵认为,中国在钢铁、水泥、光伏等优势产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富余的产能,受国内需求变化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走向海外,谋求更大的发展。同时,中非合作互补性强,中国的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正是非洲现在工业化所急需的。

戴兵认为,中非合作可采用试点的方式,在部分非洲国家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以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指导,尊重市场原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走出去”的企业还要注意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差异。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认为,通过企业开展中非产能合作,推进经济一体化,这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相契合,中国企业要利用国内的优势产能,帮助非洲发展本土配套工程,打造高端制造业,这样才能受到非洲国家的欢迎。

“很多的案例表明,凡是本土化经营做得好的企业,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反之,可能就很难在驻在国站稳脚跟。”崔明谟提醒,企业“走出去”开展业务,一定要与所在国密切配合,并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认为,中非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无论是从政府方面,还是从企业层面,都有共同的合作空间。但是,在中非合作上,也存在着挑战,一是企业“多头管理、多头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中介服务短缺,尤其是能够提供境外全方位服务的中介机构还比较少,亟须全方位的境外法律、财务、金融等中介平台。曲维玺建议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一要进行严谨、细致的前期市场调研工作。二要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原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巡视员唐元认为,绿色发展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大政策导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绿色发展的原则,这既是世界各国对绿色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的谋生之道。例如,发展风电、水电、光电和电子信息企业就非常受非洲国家欢迎的。

他建议,中非应共同建立起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一些政策体系,鼓励企业走绿色低炭道路,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产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中非合作中。


浙江与非洲产能合作水平提升空间大

浙江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巨大的地区,是中国最早与非洲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的省份。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浙江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工业生产体系,对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4年浙非贸易额达到249.5亿美元。截至2015年6月底,非洲国家在浙江投资设立了609家企业,合同外资26.26亿美元,浙江在非洲投资488家企业,投资总额19.8亿美元。

虽然浙非产能合作发展迅猛,建立起了较强的经贸基础,但也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少浙江企业在非洲“栽过跟头”,例如浙江巨石集团曾在南非遭遇反倾销调查,南非法院判决对巨石集团征收高达31.81%的反倾销关税。

为了更好地促进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会议期间还发布了浙江师范大学专家研究成果《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该报告以浙江和非洲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为案本,对浙江省加强和非洲国家产能国际合作、化解产能过剩危机、提升浙非产能合作升级的潜力与项目安排等进行了分析。《报告》对提升浙非产能合作水平提出了五大建议。

一是加强浙非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制定落实相应的促进、支持政策措施,加强浙非产能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浙非产能合作的金融服务,如争取设立浙非产能合作基金。

二是创新浙非产能合作商业模式,打造一批契合国际宏观需求、有能力对接国际规则、有潜力实现浙非产能合作的“浙非国际产业合作园”,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方式,探索由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非洲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

三是提升浙江企业对非产能合作的竞争力,建议将浙江在非洲国家投资的产能作为承载一般产品和技术的“子工厂”,将浙江在国内的工厂建设成为具有技术支援、开发试制、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和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功能的“母工厂”,有序推进浙江过剩、优质产能的输出和转移。将“工匠精神”植入到浙非产能合作中,培养一批非洲的高技能人才,推进浙非产能合作质量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产业升级。

四是推动浙非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鼓励浙非企业间贸易实现全程在线交易,不断扩大可交易商品范围。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融入非洲国家零售体系。

五是加强浙非民间和人文交流。探索建立浙非民间交流合作网络,搭建浙非民间各界沟通信息、协调行动的有效平台,如争取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下,筹办浙非产能合作论坛,在浙江和非洲轮流举行,增加论坛在国别、界别等方面的覆盖率。


亚吉铁路深化中非友谊

2016年10月5日11时47分,由中国铁建等中国企业承建的“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亚吉铁路首趟列车,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发出。亚吉铁路是海外首条集设计标准、投融资、装备材料、施工、监理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中国化”的铁路项目,标志着成套中国铁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

中非铁路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1976年,凝结着中非友谊、被誉为解放之路、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全线建成,为赞比亚出口提供了一条新的出海通道,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地区物质交流,为中非关系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如今坦赞铁路精神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铁路在非洲大陆上越发“花繁叶茂”。包括已竣工的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和沿海铁路、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还有2015年初动工的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中国参与的多个铁路项目正在有力推动非洲大陆铁路网的构建和完善,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中国轨道装备和技术“走出去”步伐迅速,从阿根廷到埃塞俄比亚、从泰国到美国,中国铁路正在连通世界、服务全球。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全长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这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也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

埃塞俄比亚人口规模庞大,却缺乏运输物资的物流条件,严重制约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今建成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打通了运输道路,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围绕亚吉铁路建设而产生的“亚吉模式”,已经成为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标杆,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深入非洲有重大意义。

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海拔约2500米,而亚吉铁路的终点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地面标高仅2—15米。地势一路下降,亚吉铁路成为非洲地区落差最大的铁路。中国提出建设电气化铁路的方案,很多国外专家认为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电力供应困难,中国铁路建设者采取接触网取电主用、柴油发电机备用的区间直放站供电模式,大幅缓解了电网运营压力。针对特殊地质条件,中国铁路建设者设计了绕避和填埋方案,保证线路“百年无忧”。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克,让“不可能”为“可能”,中国铁路“中国标准”在非洲大放异彩。

亚吉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稳健的一步,为中国铁路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铁路助跑非洲,中非铁路续写合作新篇章,不仅搭起了友谊桥梁,同时也创造了互利共赢新机遇。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