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要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也要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凡此种种,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先方向,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关键在于抓住新机遇,发挥新优势。
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夏春亭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你只有拿出自己所擅长的,‘玩’出自己的特色和花样,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文化部部署“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九大重点任务
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会议上说:“‘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再上台阶。”
“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有数据显示,五年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105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5829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从2.75%上升到3.82%。
“在看到有利形势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雒树刚表示,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还不够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结构布局还不够合理、供需不够平衡、高端人才相对短缺、市场环境有待完善、部分政策有待细化落实、文化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雒树刚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落实九项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抓紧编制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互联网+”,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基于高新技术应用的新型文化业态。
三是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要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契机,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各地走特色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四是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加强文化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专、精、特、新”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五是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扎实推进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
六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加快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提供资金支持。
七是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从改善发展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提升规模效益这三方面入手,不断夯实对外文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八是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着力完善多层次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九是强化人才培养和扶持。以高端创意设计、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
此外,会议还发布了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第一次)、《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重点任务落实方案,启动了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布置了加快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开展“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并就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国家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创建等工作征求意见。
打造“主题园区+华夏演艺”创新模式
近年来,国内大型旅游演艺市场极其兴盛,对许多业内旅游演艺打造者来说,打造一台叫好又叫座的大戏,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要想长久地屹立于行业之中,更需要审时度势的眼光、敢于创新的思维以及坚定的信念和恒久的毅力。
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夏春亭亲手打造的华夏演艺传奇系列——《华夏传奇》与《闽南传奇》,却取得了成功,傲视国内旅游演艺之林。
夏春亭说,经过几年的运营,华夏演艺在全国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主题园区+华夏演艺”的创新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为此,华夏文化旅游集团决定将文化旅游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华夏演艺独特的演出风格和成熟的经验,将具有国家级水平的特色文化节目推向全国,在异地投资建设“神游华夏园”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