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到智能手表、VR眼镜、AI眼镜等,人们使用的电子设备种类不断增多,数字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伴随着生成式AI的迅猛发展,人与设备的交互也从键盘输入、触摸操作扩展到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变得更加自然、顺畅,同时也更为频繁。在这样的趋势下,人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更需要可靠的网络连接,特别是当游戏、导航、视频通话等各种丰富的应用同时需要联网时,网络连接的稳定性显然比追求更快的网络速度更重要。而Wi-Fi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正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更可靠的网络连接。
最近,高通技术公司技术标准副总裁Rolf De Vegt在一篇介绍Wi-Fi 8的博客文章谈到,包括机场、体育馆、交通枢纽等在内,很多公共场所正在演变为超连接环境。用户期望在移动过程中也能不间断地访问各种服务,包括实时视频分享、AR导航、实时翻译和沉浸式游客体验。同时这些场所也日益依赖无线基础设施来支持关键级安全系统、视频监控、传感器网络、应急通信以及对人员和资产实时跟踪。而Wi-Fi 8将在实现无缝移动连接和稳定性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使用户能够在广阔空间的移动过程中保持持续连接,并确保关键操作即使在高峰使用时段也能顺畅运行。
Wi-Fi 8是下一代Wi-Fi技术,目前,业界正在推进Wi-Fi 8标准制定工作。该项目由IEEE802.11bn工作组在“超高可靠性”(UHR)框架下牵头开展。指导标准制定的IEEE范围文件明确阐述了Wi-Fi 8的目标,就是让无线连接更快速、更具响应能力、更稳健。
Rolf De Vegt在文章中指出,在无线连接领域,速度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特性。例如,Wi-Fi 7将性能推向了新高度,带来卓越的吞吐量与低时延表现,可以支持XR、8K视频等需要高带宽的应用场景。而Wi-Fi 8标志着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不再仅追求峰值速率,而是优先保障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下提供可靠的性能表现。其设计目标是在高拥塞、易受干扰且移动性强的环境中,也能提供稳定、低时延且近乎无损的连接体验。
Wi-Fi 8在标准化过程中引入一些新功能,例如无缝漫游,Wi-Fi 8标准通过“单移动域”的概念,为移动性带来一种变革性的方式,实现跨多个接入点的无缝漫游。这使得设备能够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连续、低时延的连接,提供“连接一次,始终连接”的体验,避免传统切换方式造成的中断或丢包。此外,Wi-Fi 8标准还将推动实现边缘覆盖可靠性、密集部署下的更智能的协调、优化的设备内共存性、更智能的能耗管理等,从多个维度提升Wi-Fi性能。
高通长期与业界一起推动Wi-Fi标准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例如通过在MIMO与MU-MIMO、OFDMA和无线网状网络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使Wi-Fi实现了高速度和高能效,并能够应对家庭和办公室等人口密集环境下日益增多的联网终端。同样地,除了前面提到的公共场所,Wi-Fi 8也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家庭、企业等应用场景的网络连接需求,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olf De Vegt在文章中也表示,Wi-Fi 8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协作性工作,参与贡献者的数量非常多。目前,该标准正稳步推进,已在相当大部分新标准内容上达成高度共识,其他内容仍在讨论之中。接下来,IEEE802.11bn工作组将持续完善Wi-Fi 8标准的基础。展望未来,包括高通在内的业内各方将一起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推动Wi-Fi 8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无线连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