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理念,能够推动能源企业绿色化、系统化、标准化、国际化。”12月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北京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刘兆彬在2023智慧能源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此背景下,推动能源企业ESG绿色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中国能源生产量、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大国,202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54.1亿吨标准煤,目前全国能源企业和低碳绿色相关企业已有116万多家。”刘兆彬表示,在应对气候极端变化上,中国能源产业面临着三大挑战,具体表现为: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发展中占比已达15.4%,超过全球平均数14.4%,依然需要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我国每万亿元GDP消耗能源数量是美国、日本、德国的1-2倍,能源企业亟待技术升级和设备升级。此外,迫切需要管理理念、方法转型升级,要把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企业发展中更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和能源革命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将ESG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引。在刘兆彬看来,能源企业推动ESG管理更加契合全球绿色发展趋势,更加符合监管和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也更加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
国内外相关案例显示,推动ESG管理不仅有利于倒逼能源企业完成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还有助于高效识别和控制各类风险,发现经营和发展中的问题。刘兆彬说:“希望我国能源企业扎扎实实地把ESG管理引进来,这样才能真正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刘兆彬表示,近年来,我国单位能源效率大大提高,单位能耗量大大下降,是巨大进步但还有差距。我国当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气候危机持续警醒、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投资者关注的共同推动下,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ESG管理是大势所趋。
“开展ESG管理,有利于我国能源企业接轨国际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刘兆彬同时指出,不容忽视的是,推广ESG管理需要投入成本,那么产出效益在哪里?如果没有效益,企业能够做吗?怎样把ESG管理低碳、量化,变成市场化、效益化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在全球也是难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能源企业可以不作为,要始终在生产过程、销售过程、消费过程保持ESG管理的意识和理念。
刘兆彬分析指出,对能源企业来说,ESG不仅是信息披露,更多的是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的工具,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使ESG管理能够和企业的成本、效益挂钩,追求企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谈高质量发展,不谈新发展理念不行。刘兆彬指出,ESG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理念,在国内外的推广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2022年欧盟一项立法调查显示,全球很多国家在推行ESG信息披露和贷款时,弄虚作假比例高达40%以上,我国也有此类现象。特别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有些能源企业ESG信息披露合格,实际上碳排放指标和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排放均不合格。
对此,刘兆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能源企业必须披露ESG信息,还要进行第三方的专业审计、验证、认证、核查,切实推动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制定ESG管理标准,同时开展能源企业ESG评价指南。三是实现ESG管理可量化、可追溯、数字化、可查询、可验证,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