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助力传统工业材料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访工业材料供应链技术专家虞燎

热点
TIME
2023-04-12 10:46
科技在线
分享

  (作者/吴译文)以数字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正席卷全球,数字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着工业制造业生产、运营方式的变革。根据 Gartner 发布的 2021 年供应链技术趋势,超级自动化和数字供应链孪生等技术已成为重要的趋势,这意味着工业供应链技术研发专家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工业材料供应链技术专家虞燎多年来始终坚持工业材料供应链管理和技术研发的工作,以多项原创成果助力工业及其他行业发展,被誉为“工业4.0”的引领者之一。

  在工业材料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中,虞燎始终保持着探索精神。他一面系统学习工业材料供应链的相关知识,积累工业材料供应链管理经验,要求自己从严、细、实上下功夫,掌握出入库管理、质量检验报告、物资验收等各个环节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一面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经过不懈的努力下,他逐渐摸索创造了数字技术提升工业材料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方法。多年以来,虞燎凭借着工业材料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了解,从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研发多项原创性的技术成果,如“基于改进Knea的多目标绿色物流调度优化平台V1.0”解决了物流运力调度不合理,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基于供应链多用户的高效协同智慧管理平台V1.0”打通了工业制造行业上下游信息壁垒,加快了交易周期,缩减了采购和销售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产品积压风险;“基于区块链的工业材料供应链风险控制系统V1.0”提升了工业材料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安全性。这些原创性技术成果被众多工业制造企业和大型工业材料供应链企业应用,皆收获了积极的评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30412/678eb6cf6067933ae89285ca322b340a.png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对于工业制造企业来说,“降本增效”的精细化管理是必由之路,而工业材料采购作为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一环,备受企业重视。传统的采购模式,采购人员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货品数据收集、价格比对上,流程繁杂,效率不高,且极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预估价格信息有失准确。虞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通过多技术对比,他发布了“基于仿真与人工智能的工业材料采购调价策略选择系统V1.0”,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基于仿真与人工智能的工业材料采购调价策略选择系统V1.0”通过对历史价格数据的分析,结合价格影响因素确定走势,使用仿真优化算法生成贴近实际的仿真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出符合既定目标的调价方案,这样一来,采购人员便可以根据可视化的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采购策略。该技术简化采购调价策略制定的流程,将复杂的流程结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把繁琐的数据收集、汇总、筛选的动作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确保工业材料供应链稳定,为工业制造企业制定决策提供方向和数据支撑。同时,工业供应链上游工业材料供应商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合理调整竞标价格,从而提高投标的竞争力。该系统发布近一年来,已经被近40家工业制造业企业所应用,并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据企业代表介绍,采用该系统后,企业采购效率显著提高,采购成本降低了25%,工业材料引入货源稳定,且避免了因工业材料大量囤积所造成的仓储、管理等后续问题,极大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

  作为智能化工业材料供应链技术研发的引领者,虞燎认为:“时代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具有引领性的技术,也更需要具有引领性的人才。”所以,他在研发工作之外,也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工业材料供应链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中去。他以评审的身份参与各类创新技术研发竞赛之中,挖掘青年技术研发人才,并积极为青年人才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技术成果研发,共同打造中国智能化工业材料供应链技术的新局面。

  在新时代工业材料供应链技术的发展中,虞燎始终将创新和突破作为自己进步的根源。智能化工业材料供应链技术研发需要更多尝试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亦需要杰出人才的深入发掘。而在虞燎这样的技术人才的加持下,中国工业材料供应链必将向着更加高效、优质、低风险转变,工业必将步入新的春天。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热点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高亢)记者11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1至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26.1%。...
新能源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