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以“数智赋能 育见未来”为主题的浙江中小学校长AI通识研训活动在杭州市西湖区云州国际青云里举行,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金小刚为学员们讲授了第一课《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由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中心、西湖区科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古荡街道共同举办,活动共招募遴选了7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学书记、校长参训,共同开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之旅。
在开班仪式上,西湖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郑宏代表属地主办单位致辞,她向来宾表示了欢迎,介绍了西湖区情。此次培训班,是浙江省市区三级科协系统精心筹备的成果,承载着助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启航的重任,是服务教育科技工作者的现实举措,此次活动也纳入了“2025年度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普重点活动项目”。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璞作为师资提供方致辞,介绍了浙大人工智能专业历史和雄厚师资力量。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主任吴卫东,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赵敏也上台分享了参与主办此次活动的初衷。
开班仪式还设计了点名环节,由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省科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忠民担任班主任,省科普联合会监事、省经信厅原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处处长王竞华担任副班主任,全程与校长学员共同学习。两位班主任上台一一呼点培训学员,进一步加深了学员之间的了解。
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最后做开班动员。他讲述了举办此次人工智能培训的初衷,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未来浙江教育的意义,勉励参训学员认真学习,在“技术认知——教育理解——管理创新”的三维坐标系中准确找到自身定位,积极思考、勇于实践,进一步借助人工智能浪潮之势,推动教育变革。他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做“知行合一的探路者”,将AI技术转化为精准教学方案;二是做“人文温度的守护者”,在算法洪流中坚守育人初心;三是做“教育生态的共建者”,推动县域教育资源智慧共享。周国辉强调,那些关于激发求知渴望、培养创新思维、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真谛,永远需要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这才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教育本质。目前的山区海岛县中已有部分学校将AI引入了课堂,并得到了较好的反响,这表明人工智能不但不会成为加剧教育鸿沟的数字壁垒,更多的是架起了一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彩虹桥。
同日下午,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主题科普启动暨现场推进会在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举行,学员们在线进行了收听收看,感受到了浙江“大众科普、万众创新”的新范式。班主任王忠民携6位学员代表参会,并上台共同宣布活动正式启动,主会场与AI通识研训活动课堂进行互动连线。
作者: 沈小刚 来源: 西湖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