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2月28日消息(九九)科技的发展犹如一辆疾驰的列车,5G 技术搭建超高速信息通道,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重塑行业格局,大语言模型开启智能交互新范式……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像是列车的一次提速,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为推进科学普及、弥补城乡教育差距,让我国城市困难社区、偏远山区的少年儿童也能享用科技营养餐,自2018年9月起,由中国移动研究院团委牵头,中国移动研究院测试中心副总经理刘伟东同志作为团队负责人,组织发起了中国移动小小科学家少儿科普志愿活动。
自启动以来,小小科学家团队共举办线上线下科普活动超200场次,累计教学时长超400小时,覆盖全国偏远山区数百万名少年儿童。
输出优势资源,滋养知识渴望
回忆小小科学家项目成立的初衷,刘伟东谈到,作为中国移动研究院科创领域的一名员工,此前也曾多次参与中国移动集团组织的科普志愿活动,过程中明显感受到集团公司内聚集了很多优秀的科技人才,也积累了很多科研能力和经验,具备这样的优势资源,应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而北京西北五环外的朱房村,进城务工人员聚集,彼时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前和适龄打工子弟约有600-700人。在这里进行少儿科普恰恰是把优势资源给到需要的人。
刘伟东介绍,小小科学家项目一经发起就获得20余名中国移动员工的支持,其中包括多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担任领导职务的技术骨干,体系化建设迅速成型。
团队最初通过线下授课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志愿团队每周六前往朱房村授课,风雨无阻。课程主题以科技为主,也涵盖自然、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从恐龙时代的趣味到人工智能的奥妙,从5G让世界更美好到科学家是怎样练成的,一堂堂营养丰富的科普课程,给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科学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不仅是课程传播的内容,也是课程传播的手段。自2021年开始,中国移动创新利用5G和商务直播,面向全国开展线上课程,邀请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科学家等众多科技大咖为孩子们在线授课,共有超500万名来自湖南湘西、江西瑞金、福建龙岩、河北博野和阜平等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在线观看,单次直播收看峰值超100万。
除了线下线上授课,小小科学家项目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邀请小朋友参观中国移动5G创新展厅,体验科技应用;常态化组织中国移动员工为小朋友捐赠各类图书、科学实验套装、绘画工具等;实地走进湖南省浏阳市、黑龙江省汤原县等地,为孩子们送上科学课;不定期组织小朋友共同开展科学小实验等。
目前,小小科学家项目已经形成以科普课程为主要形式,涵盖志愿服务、物品捐赠、科技助学等多项内容的少儿科普系列志愿活动品牌。
启发科技梦想,静待花果繁茂
中国移动小小科学家项目启动至今已经近6年的时间,当初的学龄前儿童现在已经成长为5-6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课程的启迪和熏陶,孩子们的视野和对于信息科技的理解力得到很大提升。曾有孩子明确向小小科学家团队成员表示,通过参与科普活动,发现钻研科技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由此可见,小小科学家不仅为孩子们种下了科学的种子,更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梦想。
随着课程的持续推进和线上观看规模的大幅提升,全国的小朋友们和小小科学家团队的大朋友们都深切感受到了这个项目实实在在的意义。据中国移动研究院乌兰牧骑宣传队统计,该团队已有60余名志愿者,主要由中国移动各领域的科研人员组成,硕博占比95%。
目前,线下课程仍以每学期15次左右的频次推进,每周六下午2点准时走进朱房村。线上直播一般在工作日进行,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一学期大概举办1-2次。在周末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小小科学家团队还会参与到更多科普活动中。
中国科技馆等场馆、东直门中学等中小学分别邀请小小科学家团队开展科普课堂,内容涉及少儿编程、人工智能、5G/6G等方面。团队还曾为北京海淀八家社区的老年人讲授防范电信诈骗的相关科普课程,社区工作者高度肯定了课程内容,建议中国移动进一步开展大大科学家老老科学家课程。
一路走来,小小科学家项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刘伟东作为项目发起人和团队负责人荣获中国科协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科技志愿者;项目本身也获评首都文明办2022年度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并获得多项其他荣誉。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刘伟东本人和项目实施效果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移动践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评价——正是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实事助学基金会、中移科协、中国移动团委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联合托举,小小科学家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积微致著,贵在坚持。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充分利用中国移动优势资源拓展课程主题和服务对象,是小小科学家团队当下考虑的重点。期待小小科学家项目继续引导孩子们成为独立思考、会创新、能创造的新一代科技人才,也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移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