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楠
编辑|张子怡
硬氪获悉,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纳新材」)近日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航发基金领投,国家电投、深创投、国鼎资本、中信建投投资、腾业创投、北创投联合参投。泰合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奇纳新材」专注高温合金母合金、丝材、制氢电极网和催化剂等高端特种金属材料生产和研发。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研发中心搭建、产能扩充、市场开拓和高校合作等。
高温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等特点。作为国家战略性物资,它可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增材制造、医疗器械等核心工业领域中,技术壁垒高、刚需性强,是最具价值的先进金属品类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高温合金市场规模达2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8%,预计到2027年,中国高温合金市场规模将升至400亿元,增长潜力巨大。
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设计开发、熔炼和零部件加工制备的技术不足,国内高温合金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进口依赖度高达40%。随着发达国家对高温合金实施出口管制、进口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
加速国产替代进口、实现高温合金自主可控成为关键命题。关注到这一机会,2015年,「奇纳新材」董事长彭伟平选择高温合金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方向。
“过去在清华读书时、我的专业是材料,毕业后我加入中铝研究院,也是从事合金相关的技术研发。恰逢国家两机专项设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历史机遇,能够把数年在实验室的知识积淀运用到实践中去,扎进产业里做点什么,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更是机遇。”彭伟平告诉硬氪。
区别于单一材料供给厂商,「奇纳新材」有四大产品线,包括铸造高温母合金、特种合金丝材、非贵金属催化剂和电解水制氢电解网,覆盖真空熔炼、拉拔、织网、等离子喷涂、组装等多个工艺流程,可为客户提供全链条一体化生产服务,进而降低各环节损耗。
奇纳新材生产车间
以「奇纳新材」布局的制氢电极行业为例。电极是电解槽的关键部件,占电解槽成本约49%,属核心成本消耗。但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制氢产值规模为4833亿元,电解槽数量仅160台,预计到2027年制氢产值将达到8608亿元、电解槽数量可达5740台。
传统电极生产流程中,电极网厂家掌握镍网/泡沫镍的制备工艺,催化剂则需要从外部采购;反之,催化剂研发企业也缺少丝材、电极网生产能力,各环节分工细化,并且由于流程割裂,容易造成产品把控不过关,增加生产成本。
相比之下,「奇纳新材」提出的一体化生产路径,集合电极材料成分设计、丝材、金属网和催化剂,依托自身真空熔炼优势和技术积淀,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与可追溯性,实现材料利用率最大化。
比如在丝材生产过程中,彭伟平和团队提出真空连铸+电塑增韧拉拔技术,对丝材进行表面光亮化处理和粗糙度控制,可减少30%以上的工序。目前产品已送样至多家电解槽头部企业测试,反馈不错。
奇纳新材产品图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奇纳新材」针对增材制造工艺的特殊性,建立材料数据库、系统性地开发增材制造粉末用高温合金母合金。
彭伟平表示,高温合金母合金和丝材为「奇纳新材」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未来,绿氢电极网与催化剂也将为其创造长期差异化、高爆发的业务潜力。
投资方观点:
深创投投资团队表示:深创投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投资导向,而高温合金作为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领域的核心材料,更是国家关键战略物资。奇纳扎根行业十余年,我们高度认可彭博士与团队的创新能力与产业化落地能力,期待公司持续为国防安全与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国鼎资本投资总监范博文表示:我们高度认可两机领域的材料自主化、航空航天领域的增材制造转型以及能源领域的材料工艺升级,奇纳创新性地在这些领域寻找到共性的材料诉求,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祝愿公司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终会成为我国金属材料领域的标杆企业!
腾业创投合伙人杨耀伟表示:奇纳不断推动镍基高温合金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市场竞争力强劲,快速成为中国高温母合金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同时以彭伟平博士为首的团队不断创新突破,发展布局碱性制氢电极网,将成为电解水制氢电极行业佼佼者。
北创投投资团队表示:高温合金作为材料领域的高精尖代表,极具产业和投资价值。我们看好奇纳作为国内民营高端金属材料的创新代表,希望在彭博士带领下,公司在增材制造、医疗领域基础上,继续深耕航空航天、氢能等领域,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均取得引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