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tner研究副总裁 沈哲怡
Gartner研究总监 金玮
跨国企业机构发现,对其业务有可能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的数量正在增加。2024年Gartner董事会调研显示,受访者认为监管、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位列最大风险的前几位(见图1)。
图1:影响未来增长的主要外部威胁和制约因素
从全球技术栈中解耦中国市场使用的应用,是指将中国应用的运行和数据从全球体系中解耦,使本地应用能够独立运营。出于制作报表、进行分析和决策等原因,本地应用可以与全球技术栈集成,但此类集成并非运营本地应用所必须。同时,为了支持和维护本地应用,往往还需要配备一个境内团队来负责本地应用的运营和维护。因此,解耦是一项成本高昂的举措,需要对技术和团队进行投资。首席信息官(CIO)需要对厂商格局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应用部署方案,以确保合规、全球效率和本地增长。
符合合规要求的同时,满足全球效率和本地增长需求
为符合合规要求,企业机构纷纷将其在中国使用的应用解耦。由于部分国际厂商无法支持企业的这一需求,企业机构也在对厂商进行重新评估。不要仅仅将该举措视为是合规要求,而要将其视为推动本地增长、平衡全球效率的机会。解耦中国应用时,除了总拥有成本(TCO)和实施时间外,企业机构还应考虑以下其他因素(见图2):
·合规
·全球效率
·本地增长
图2:解耦中国市场应用的考虑因素
·合规:在考虑应用解耦时,需要特别虑及本地数据驻留和对跨境数据传输的支持。合规是所有厂商都应遵守的最低要求。
·全球效率:从管理和运营的角度来看,与为每个市场配备不同系统相比,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单一的技术栈更经济高效。此外,使用单一技术栈便于整合数据和流程以及合并报表。
·本地增长:中国已成为许多跨国企业机构的战略市场,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机构希望确保其在中国使用的应用能够与中国的本土生态系统集成。
评估国际厂商与中国厂商的格局
企业机构经常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使用国际厂商的解决方案,还是转向本土厂商,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国际厂商通常经由总部挑选,应用内已经设置了相关企业流程并已经与其他内部系统集成,可作为全球标准。然而,这些厂商可能无法提供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功能。相比之下,中国厂商则针对国内市场优化了解决方案,集成了本士生态系统,并提供了符合用户偏好的功能和用户界面。然而,这些本土厂商提供的功能可能不如国际厂商那么先进,或者不能快速方便地与全球系统集成。对于每个应用解耦考虑方案来说,国际和本土厂商各自存在优缺点。
·合规:要满足合规的最低要求,应用需要具备本地数据驻留功能。支持本地部署模式或托管部署模式的国际厂商可随时支持本地数据驻留需求。
·全球效率:全球效率取决于中国应用与全球应用和业务流程的集成程度,以及是否支持数据整合。国际厂商在这方面得分较高,因为其通常已经与其他国际厂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彼此之间可以预集成。
·本地增长:本地增长取决于应用与本地生态系统的集成程度,以及支持用户偏好的UI设计。
从三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实现与全球应用解耦
在中国,有三种解耦方案可供选择:继续使用全球应用、混合使用全球和本土应用,以及转向使用本土应用。每种技术对于合规、效率和本地增长的支持程度不同,而且每种技术所适用的TCO和实施时间也不同(见图3)。
图3:解耦中国市场应用的三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