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的爆发,让基于数字化的设计、运营、成本管理等指标成为了建筑行业新的度量衡,智慧建筑这一领域也随之正式步入到了第二阶段。
比起上一个由设备到系统的整合基建阶段,第二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
各个核心产品所形成的单一产业,正在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的产业结合,在体验、降本增效、低碳、开放性等多个维度下完成迭代,从而构成一个彼此连接的可持续生态。
近期,美的楼宇科技在TRUE大会上发布了包括核心硬件设备与数字化平台iBUILDING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升级,致力于从应用、开发、体验、技术融合等多个方面推动智慧楼宇核心产品的迭代升级,从而让智慧楼宇中的多联机、水机、楼宇自控、电梯等核心产业在这一阶段把握好AI、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带来的机会,让用户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对于物理空间人性化的表达。
01.“智慧体验”浪潮下,设备系统走向一体化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建筑楼宇领域的头部硬件厂商,美的楼宇科技能够跟随产业升级的浪潮,将自身转型成为头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基于对“数字化连接”的充分探索。
尽管iBUILDING才发布了两年时间,但围绕数字化平台建设楼宇生态的“iBUILDING+”理念,却已经深入渗透在美的楼宇科技的各个产业与应用流程中。诚然,数智化的服务落地才刚刚开始,但设备系统与数字化平台的产业结合却并不是一个“不破不立”的被动情形,而是水到渠成的。
比起其他领域硬件的产业升级,之所以楼宇领域需要头部厂商从战略上更早、更积极地拥抱数字化,是因为,智慧楼宇虽然是一个数智化融合的概念,但其产业核心永远是建筑本身,而空间交互为用户带来的智能化体验、为业主带来的数字化管理效率,远不是一个仅靠数字化技术就能完成的命题。
楼宇,本身就是一个庞杂、精密的生态系统。在用户直接接触的空间之外,还有无数个设备的和谐共存,在决定着楼宇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其中,多联机、水机、自控、电梯等硬件产业作为楼宇的基础设施,都是当下物联网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设备产业各自拥有独立的工业制造与生产应用标准,但在楼宇空间的实际环境下却要相互作用、彼此配合,从而提供可配置、可管理的无缝体验。尤其是在智能化融合的更高要求下,不同设备和产业之间的数字化打通,从单一系统走向一体化服务,难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如何精准、便捷地让数字化能力实现前端化,从而让业主和用户充分感知。比起传统建筑时代,业主与用户只能看得到楼宇呈现出来的样子,而对于设备环境的“黑盒子”却一无所知。楼宇智能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可知、可控。而在此过程中,将楼宇的运营与管理指标,如设备风险、能耗情况等从数据收集、分析到实时的前端化,也是一个让建筑楼宇更加“以人为本”的过程。
第二,虽然同样都是高度集成化的工业制造生态系统,楼宇并不像汽车一样,是在充分标准化的结构下进行设计创新与优化。建筑楼宇的场景复杂性,来自于每个项目都有多个定制化的需求维度。而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看,这也对于数字化平台构成了产品与技术壁垒:既要求硬件设备自身具有可被集成的开放性,又要求所集成的数字化平台高内聚低耦合,才能尽量贴近更多的楼宇应用场景。因此,在传统工程思维缺乏产品化能力、现代化研发应用搭建成本又比较高的情况下,一个与快速应用开发能力结合的服务平台,本身就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第三,则是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采集数据,让数据不再是数据量的堆砌,而是变得精准、可用。同时挖掘这些设备与产业中的数据价值,从而帮助单一硬件产业乃至整个楼宇领域,由数字化迈向智能化。
02.iBUIDING+助力产业升级,让“楼宇黑科技”具象化
智慧楼宇中的不同参与者,也让这套生态系统出现了更多的目标分岔路。
比如,终端用户对于设备集中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想了解更多的参数,并进行远程管理;企业用户更加关注环保与低碳,厂商、经销商等希望能够将已交付设备的运行状况全面数据化,从而及时调整诊断,挖掘更多的价值可行性。
在上文所述的数字化痛点下,如何纳入对于多方体验的考虑,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从iBUILDING与多联机、水机、楼宇自控、电梯这几个关键产业实现结合的异同之处,或许也可以得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
多联机,也就是用于制冷的氟机系统,自身就是工业制造设计优化后的产物。多联机在体验与管理效率上有着响应速度快、节省建筑面积与能耗、设备管理方便的特点,更加以人为本。随着双碳经济下出现的新的增长机会,美的MDV多联机在产品升级过程中也将节能作为了重要的践行思路之一。在传统认知中,多联机的运行能耗=设计符合/额定COP。MDV给出了新公式——“实际运行电费=服务负荷x服务面积x服务时间x电价/设备效率。美的MDV多联机从公式中的每个变量出发,利用数字化技术升级达成效率优化。
比如,可视化技术通过模拟室内气流组织,可以智能、合理地布置室内机的空间位置,从而为服务面积提供优化空间。而在服务负荷方面,美的MDV多联机的所有功能基于每台MDV8内置算法及云端处理完成,降低了硬件处理负荷,同时能够实现建筑的节能评价,提供未来的节能方向及潜力。MDV8的内置在其他变量与板块上也予以了充分的优化空间:MDV8标配联网模块与电网联动的消纳绿电,目前已经在部分省份开始试用,使得业主能够更环保、低成本地用电。此外,在美的楼宇科技与蔚来中心的合作项目中,通过“i管家”提供的随时在线的日程管理、温度锁定、忘关机管理等综合节能方案,节能效率提高了30%。由此可见,多联机的数字化融合与产品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硬件能力的迭代,而是在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了高效的服务和愉悦的交付,关注全价值链上每一个参与者的体验。
而在水机产业,与家家户户都可能会涉及的多联机相比,以大型场景为主。也正是由于水机一般应用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场景,任何短暂的意外停机所导致的暖通系统崩溃,都可能会对经济生产经营造成极大的损失。比起细致灵活的前端体验,安全、可靠、稳定是对于水机设备来说最重要的关键词。同时,在“双碳”背景下,低碳化的实现也需要水机设备从重要指标上予以支撑。
在硬件升级方面,负荷虚拟感知技术所提供的AI能调自适应功能、磁悬浮技术下的高效集成冷站等自研创新特点,使得美的鲲禹新一代磁悬浮离心机组的效能与控制精准性有了显著的提升。而硬件的优化,也带来了更大的数字技术融合空间。结合iBUILDING+的理念,美的楼宇科技在本次产品升级中为鲲禹新一代磁悬浮离心机组延长了智能化体验的路径,使得数字化能力从售前阶段就开始贯穿水机系统的生命周期,比如通过数字孪生仿真技术下的选型工具来帮助设计师进行精准的运行测算,生成解决方案。
在运营管理端,目前美的鲲禹新一代磁悬浮离心机组能够利用云计算、AI等技术优势,为设备与人的交互注入智能连接体验。比如,在设备运抵现场准备施工的时候,设备能够通过ChillerDoctor智能边缘网关,实现设备数据的记录。在边缘端的智能计算将关键数据通过网关的数据模组上传到iBUILDING云平台后,运维方便可以通过iBUILDING来实现机组的远程管理,从而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使得设备能够不间断地持续收集数据、预警信息,并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推出周期的随机运行报告,从而让业主以更科学、直观的方式来洞悉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需求等。在低成本地监控、管理、智能诊断的同时,业主也能够更好地利用美的水机产品定期健康评估的主动式售后等特点,实现从主机到水系统的运转更加安全高效。
在楼宇自控系统中,从产品升级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作用更加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智慧楼宇时代的产物,自控系统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便捷地对设备进行集成与可配置化处理,依托于多个IoT新兴技术的融合。可以说,楼宇自控的发展趋势与立足点,就是让自控系统转型成为与建筑功能永久共生的产业。因此,对于产品与流程的创新、技术融合、优化拓展都非常重要,才能让自控系统的“智慧”除了控制本身之外,还能体现在数据检测、传输、处理、应用等各个环节,成为智慧楼宇的基础。
在本次产品升级中,美的楼宇科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推动了全智能分布式自控、专业边缘智能+云端应用、便捷调试等技术特点与体验方式的实现。比如,从体验的角度出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与控制器及调试方式的交互。目前,美控已经告别了PC调试的场景局限性,其自研的智慧空间感知控制系统KONG DDS仅有86*86大小,能够将控制器放在口袋里,且可通过KONG大师APP控制,更加易用、便捷、灵活、快捷的适配多种场景;KONG Smart Control实现利用对于设备系统核心数据的实时采集、模型预测分析等,提供安全节能的系统运行策略,让楼控摆脱对现场专家的过度依赖,降低项目应用门槛。数据显示,产品升级后的美控系统能够在现有的BA系统基础上进一步节能10-30%。而iBUILDING+思路所带来的数智化能力,则帮助美控实现了轻量化方案的快速部署,使得易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最后,在电梯产业中,新兴技术的融合则更好地体现了数据价值与物理场景空间的联系。尽管感知与通讯技术在不断提升交通效率,但如果没有技术迭代所带来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价值,电梯产品只是一个交通枢纽,而不能作为一个拥有完整生命周期的关键场景,让人们在短暂的停留中感受到楼宇的温度。在产品升级之后,美的楼宇科技的LINVOL智慧电梯管理平台和iLINVOL,已经在移动端实现了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判,和水机产品一样以主动式售后维修来保证项目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与楼宇共生的通用交通解决方案,具有不同搭载需求和形态的电梯正在越来越多的功能场景下普及化,从而解放人力与生产力。如乘客电梯、商用扶梯、大载重货梯、冷链类货梯等,在产品设计与迭代中所需要优化的维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而美的楼宇科技的电梯产品很好地从系统方面保留了这种“求同存异”。比如,针对商用场景,研发了更精准的目的楼层控制系统、智能化群控系统,在住宅场景下则进行了空间利用率更高、更加节能舒适的适宅设计。而在医用、工业等专业需求下的无障碍、抑菌率等标准提升,也是使得电梯产品能够成为“源于交通功能,高于交通工具”的效率解决方案的重要因素。
仅从效率来看,美的楼宇科技的电梯产品目前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提升了25%的垂直交通效率,而这一进步,正是来自于数字技术融合下楼层引导算法的提升。iBUILDING+与电梯产品的产业结合,不仅仅是从信息显示、运行数据记录与分析等数字化服务方面赋能电梯这一有机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数据、状态与决策成果传递给系统,再引导专业人员展开维护工作,系统也在以智能化的方式学习与优化工业设计。未来,在美的楼宇科技对于数据价值更深的挖掘中,电梯的日常运行能够变得越来越“聪明”,也能够更好地反哺于技术发展本身。
03.数字标准化时代,楼宇场景将深化生态价值
早在“数智化解决方案”还只是个概念的时候,解决方案四个字出现的意义,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连接产业生态。
回望历史,数字技术真正应用在建筑领域也不过才四十年的历史,其中大多数时间都用于基建阶段,也就是实现机电系统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化需求。那时,楼宇中的一个个核心设备产品与系统,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在人力以外的场景下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
而就在建筑数字化逐步完成基建、走向智慧交叉融合的时候,美的楼宇科技iBUILDING作为云计算时代的产物,又为建筑数字化平台的产业化应用迈出了一大步。
从开发特点来看,其能提供快速开发的环境,将具体的需求和流程模块化、工具化,从而让多联机、水机、自控、电梯这些智能核心产品在接入数字化能力的时候,拥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使得业务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动态调整资源,更好地完成产品迭代。这些开发特点与智慧建筑、智慧楼宇场景差异大、产品创新要求高的特点非常契合。
因此,在这个智慧融合的时代,只有让数字化与硬件结合,并在建筑场景实现与用户的无界连接,这些基于中大型硬件系统的核心产业才能真正参与到数字化革命中来,在低碳、智能的时代命题下完成产业提效。
此外,随着美的楼宇科技发布了智慧建筑数字化总承包DEPCO2.0指标体系,从体验、降本增效、运营、ESG四个维度出发,提出10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将数字化服务在智慧建筑领域的落地进一步标准化,智慧楼宇也有望迎来更深、更快的价值演进。毕竟,对于一贯在项目制中摸索产业发展方向的建筑行业来说,一个开放、标准的实践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始终都是存在的。
或许正如正在演进中行业实践那样,只有做好一个同时平衡了多方视角的技术生态,让软件与硬件共生结合,才能不断推动行业的标准化、产品化、方案化,从而让数字技术红利下的体验与效率升级,在智慧楼宇领域中变得可共享、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