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2月22日消息(赵婷婷)在今日召开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期间,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主任刘棣斐接受C114等媒体专访,他表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创造了一个全数字、高联通、强智能的新型制造体系,为我国实现工业由大到强提供了新的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刘棣斐认为,要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制造全过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研发环节,基于数据的研发方式能够对传统物理试错方法形成有效补充,大幅缩短新技术产品从研发、小试、中试到量产的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制造环节,通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形成采集-汇聚-分析和决策-反馈-执行的交互闭环,优化提升整个制造系统的生产效率;在服务环节,运用数据价值挖掘引发产业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其次,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韧性安全水平。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换道创新和加速追赶机遇有利于突破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通过搭建数字化协同制造平台构建网络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协同和互相备份,增强抵御异常情况和外部风险的韧性;
第三,助力制造企业节能降耗减碳,实现绿色发展。在能源优化调度中推广应用大数据建模分析,通过动态模拟计算不同设备、不同生产环节、不同能源介质、不同能源种类消耗平衡最优路径,实现制造能效提升和多能互补;打造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应用数字技术开展碳资产管理和碳目标管控,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果与挑战并存
刘棣斐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迈入规模提升的新阶段,如今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主要表现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作用明显,带动一批关键技术实现换道超车,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四方面。
同时,他也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四项挑战:一是规模化应用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大量中小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基础较差,信息化系统普及率较低;二是供给支撑难以满足规模化应用需求,国产品牌的产量和性能与国外厂商仍有较大差距,5G、人工智能等ICT领域与制造业融合程度不深;三是数据要素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促进数据流通、保护数据安全的技术手段尚不成熟等问题,制约数据价值发挥;四是资金、人才等资源保障还需加强,既懂工业又懂信息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偏少。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六点建议
刘棣斐表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以行业应用推广和中小企业普及为主线,以推进技术攻关、培育规模化供给产业为支撑,以推动数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为基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转型成本,释放转型价值。他在采访中具体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加快重点行业应用推广。总结共性需求,提炼典型场景,编制行业推进路线图和建设指南。依托试点示范等项目,引导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用推广;
二是推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加快传统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夯实装备数字化制造基础。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积极应用云化软件提升业务信息化水平;
三是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基础短板和新兴融合领域,编制技术攻关路线图,按图索骥系统推动技术攻关,面向高价值场景打造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建行业、区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载体,提供技术创新、测试评估、诊断咨询、人才培训等综合性服务,不断加强资源聚合能力、提高产业服务能力;
五是强化数据要素保障。加强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明确当前阶段和未来时期构建数据流通规则体系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推动数据可信空间等核心技术标准创新应用;
六是加大资金人才投入。优化财税支持政策,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模式,深入推动产融合作。加强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