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海考古取得重大进展

互联网
TIME
2023-05-22 10:45
科技日报
分享

  21日,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三亚市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陆坡海域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并成功设置布放我国首个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测绘基点,这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启我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以深潜技术为代表的深海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深海考古迅速起步,飞速发展。

  2022年10月,借助“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我国在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两处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对中国海洋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具有突破性贡献,属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此次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由深潜器搭载布放于海床表面。布放完成后,研究人员能够借助长基线定位系统对永久基点进行位置标定,为对古代沉船开展精准考古调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彰显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根据计划,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携手合作,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一年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国家文物局还将会同科学技术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等,进一步加大深海考古工作力度,切实加强两处沉船遗址的保护管理,确保遗址和文物安全,并以一号、二号沉船为重点,在南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开展常态化深海考古调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同时,将开展深海考古关键技术攻关和专用装备研发,加快深海考古人才队伍建设。(实习记者都芃)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热点

  5月21日,微信刷掌支付正式发布,用户在刷脸设备上可通过刷掌完成支付。  需要现在设备绑定个人微信账号,录入手掌纹样。消费时,将手掌对准支付设备的扫描区,确认后即可...
智能AI
  今天,“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北京正式启动。  大赛指导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大赛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科技部副部...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