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竞争和发展靠什么?
科技创新是必备的杀手锏!
刚刚结束的大会掷地有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说到科技创新,深圳湾畔的南山区,绝对是不容小视的大玩家,更是大赢家。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跟随式创新,再到原始引领式创新,每一次产业和技术浪潮,都能够踩中节奏,成功卡位。
懂得人已经懂,不懂的人了解后也会懂。
科技创新,在深圳南山,早已是无需美颜的蓬勃气质,更是无需多言的彪悍内功。
搞钱,南山含科量十足
搞钱,是深圳人的最强项之一,作为核心之区的南山,搞钱的技能自然强到爆表。
2021年,南山区GDP达7630.6亿元,放到全国可以秒杀一众省份,用深圳1/10的人口和土地,贡献了全市1/4的GDP,其中科技创新绝对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打拼,南山的科创家底已经极其厚实。辖区内7所高校、9家诺奖实验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3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1.5件,为深圳全市4.1倍、全国23.6倍。
腾讯、中兴、大疆、研祥、迈瑞,一大批产业领域最靓的仔,更让南山科创的排面大气不已。
作为实至名归的上市密度第一区,这里上市公司在今年9月就已经突破了201家,光今年就已经上市13家,这些登陆a股,港股,美股的企业,调度着全球资本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也让无数靠技术打拼的攻城狮和程序猿们,从此走向财富自由。
羡慕嫉妒可千万不要恨,因为到南山搞钱,是勤劳致富,更是勤劳“智”富。拿上市企业来说,里面超过70%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今年的上市的13家企业,基本也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全球知名精密结构件加工制造企业铭利达、国内“3D视觉第一股” 奥比中光、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科蓝讯。
在这里,能赚到一桶又一桶金的,还真得凭拿得出金刚钻的真技术真本事。
谈梦想,南山诚意绝对够
电影《西红市首富》中,王多鱼高呼“谁还有梦想”为各种创业者大撒钞票。
南山当然不会像电影男主那般无厘头,但愿意为梦想尤其是科技创新梦想买单的诚意是满满的。
首先,给钱很豪。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在一方面需要大量研发投入,一方面又充满成果转化不确定性的科技创新领域,资金的投入必须充足。
今年上半年,南山就已经利用专项资金为1670多项目,输送资金4.78亿元,为1500余家企业补充资金弹药。7月,南山首期规模5亿元的“小巨人”基金完成备案,将重点为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高成长的优等生持续输送能量。
最喜欢与科技创新企业一起打天地的创投机构,南山更是一呼千应,具有备案资质的私募投资机构3300余家,占了深圳全市近八成,能够为初创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燃料,帮助中小微企业跨过山和大海。
其他方面的支持,也很大。
南山区行政服务大厅创新广场分厅自2018年运行以来,在深圳首创政企共建,提供创业、创新、优才“三个全链条”服务。6600平方米的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了全国首家“6+4+N”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让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都在中心搞定。
尽管城区已经是“寸土寸金”,但“把最好的地留给科创”仍是最大的共识,各种规划中,百万平方米总部研发,百万平方米的制造业厂房,百万平方米的高端产业制造基地,一路停不下来,兑现好项目就有地可落的承诺。
如果你是一匹元气满满的千里马,放心,南山会给你一片草原。
闯未来,南山抱团寻突破
在南山科技创新的练级路上,科技园是不可或缺的能量石,也刻下了最牛街道粤海的传说。
海阔天空的科技梦想,一个科技园是不够的,一个粤海街道办也还是不够的。
南山正用“一轴一带三组团”的整体布局,支撑起创新向未来的雄心,2025年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基本建成和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典范区。
一条科技创新轴,在区内要依托南山创新大道,连接高新区、留仙洞、大学城等片区,区外要串联起深圳湾口岸、深圳湾CBD、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周边小伙伴,一起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干大事,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优等生。
一条湾区总部经济带,要在深圳湾、蛇口和前海等片区,将总部经济、创新经济与邮轮游艇、海上休闲、会议交流、文化演艺、娱乐消费、品质居住等功能集聚与融合起来,让创新竞争的战斗值持续大增。
三组团互相联动又各有大招,北部组团涵盖西丽、桃源街道,将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为重点,打造集科研教育、高铁枢纽、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协调发展示范片区;中部组团涵盖粤海、沙河、南头街道,以高新区、华侨城片区、南头古城为重点,打造集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文脉传承于一体的创新发展示范片区;南部组团涵盖南山、蛇口、招商街道,以前海、蛇口国际海洋城为重点,打造集深港合作、海洋经济、国际交往于一体的开放发展示范片区。
尽管提法和招术各有不同,但都有离不开一个关键技能,科技创新。
在这里必须详细说说其中的重中之重,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实力有多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鹏城实验室;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5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6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3.95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每一项数据在区域对比中,绝对都是甩出其他几条街。
如果说科技园是南山发展的主引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则将引爆双动力。
这一面积将近70平方公里,占据南山区近四成地理空间的大手笔,在科技部、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共建加持下,正成为深圳市和南山区着力发展的科创高地,科技、教育、产业、金融“联合作战”,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和各类创新载体良性互动的融合创新体系。
区内齐动、区域互动、产业联动,要的就是集团军作战,多兵种突进,让南山在科技创新中老虎加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