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年供岗位超3万 领跑就业新赛道

企业
TIME
2025-08-17 16:28
云南日报
分享

原标题:五华区“六位一体”打造“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引题)

年供岗位超3万 领跑就业新赛道(主题)

云南日报记者 龙舟 通讯员 杨淼茹 

在社区帮助下,带娃宝妈变身创业“领头雁”;直播间里,无人机飞手岗位被“秒光”;求职者“碰一碰”NFC标签,岗位信息瞬间直达……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不断拓展就业新赛道,打造以“幸福里”社区为核心,联动“乐业五华”党建联盟成员单位、零工市场(驿站)、创业园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格局,通过打造五华区“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布局1个中心、22家创业园区、10家街道、100余家社区的服务网络,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精准帮扶 打造社区“孵化器”

近日,在五华区丰宁街道昆建路社区的简丹美甲工作室,30余名女性正专注制作手工穿戴甲。“95后”创始人陈丹丹缓步穿梭其间,逐一指导。几年前,陈丹丹为照顾小孩辞掉了固定的工作,想创业却遇到了种种困难。昆建路社区在走访中了解到了她的情况,不仅通过“兼职委员制”为她协调到200平方米闲置场地,还协助她成功申请创业贷款,助力简丹美甲工作室落地。如今,工作室通过跨境电商将20余万副手工穿戴甲销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还创新采用“弹性工作+托育服务”模式,让更多宝妈能兼顾家庭与创收。

近年来,五华区全面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社区加快打造便捷高效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昆建路社区通过打造“就业创业职通车”平台,实施“K+青年创客计划”,建立失业人员“一户一档”数据库,精准掌握技能与意向。在成功孵化简丹美甲工作室后,社区创新推出“妈妈岗”帮扶模式,与10余家美甲工作室合作,联动餐饮、物流等产业,带动100余名有就业需求的宝妈、大学生等实现“家门口”就业。

多元协同 开动就业“直通车”

“无人机飞手岗位,在线答疑开始!”近日,在五华区莲华街道“灵猫零工市场直播间”,一场聚焦“低空经济”的直播带岗正火热进行。企业HR、岗位推荐官、技能导师、政府官员同台,实时展示岗位、传授技巧、解读政策。“我们根据群体需求开展‘一对一’服务,提升精准性和实效性。”灵猫零工市场负责人周微介绍。

自2024年起,五华区探索零工市场合作共营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建成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现场洽谈、权益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莲华灵猫零工市场、红云零工市场和丰宁零工驿站。其中,莲华灵猫零工市场通过直播带岗、线上职业技能云指导、特色产业服务模式分享等联动举措,极大促进辖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就业。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发布优质就业岗位信息超1.2万个,成功助力3600余名求职者实现就业。

莲华街道依托辖区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人力资源富集的优势,构建政校企社多方协同运作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双招聘的运营模式,建立群众就业“需求库”和用工企业“资源库”,全力构建“15分钟就业圈”。2024年至今,街道与辖区企业和高校签订政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协议,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指导、高校毕业生宣讲会、就业实操培训、直播带岗等活动80余场次,培训8000余人次,帮扶就业达400余人。

科技加持 构建全周期闭环

“通过手机‘碰一碰’功能和AI语音技术,用人单位就可以依靠语音指令,由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招聘信息,快速发布岗位信息。”近日,在昆明五华区(北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园开展的一场企业、人才资源对接交流会上,企业相关负责人正展示如何通过一张“碰一下,发职位”NFC标签卡,快速实现企业招聘信息精准发布。

2024年,五华区在全省首批引进“1号求职机”,让求职者可以在海量信息中“一键”锁定适配岗位,通过“刷脸求职”的方式“云应聘”,实现就业事项“无感智办”。在此基础上,五华区又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配套引入1000套“碰一下,发职位”NFC标签卡,布局全辖区如金鼎科技园、南强街区、顺城商圈等用人单位密集区域,构建了就业服务新范式,有效解决薪酬结算风险、人岗匹配低效、流程碎片化等问题,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类似创新服务同样针对青年才俊展开。刚开园不久的昆明五华区(北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园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配套多样化办公场地和服务制度,园区与省内35家高校战略合作,联合学术机构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并与滇池学院、腾冲职中等开展人才出境合作,引入跨境出海服务企业,致力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青年创新创业高地。同时,五华区实施“个十百千万”大学生青年人才就业创业项目,开发专属平台,服务全市万名青年人才,通过“职业指导+政策激励”模式,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意愿和能力,依托“4+1”产业招聘会、高校专场招聘会等,常态化提供优质岗位,力促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

目前,五华区每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超过3万个、统筹开展的职业培训达1.5万人次、开展专场招聘会20余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位居全市首位。

未来,五华区将继续深挖拓展就业增长点,让政策更精准、服务更温暖、保障更有力,持续激活人才“源头活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