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科普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衢州市衢江区持续开展“科普赋能·教育同行”流动少年宫品牌活动。该活动由区科协、团区委、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区青少年宫承办,自3月启动以来,已构建起“科普+教育”双轮驱动的特色活动体系,先后走进莲花镇初级中学、衢江区实验中学等五所城乡学校,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普教育体验,累计惠及5000余名青少年,有效搭建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平台。
科技赋能:点燃创新火种
在衢江实验中学与衢江二小的操场上,“超能坦克炫”和“酷弹疾风者”项目掀起科技热潮。学生们通过平板精准操控智能设备,在坦克障碍穿越、机器人竞速等项目中,实践控制算法与运动轨迹规划原理。横路初中引入旱地冰壶运动,学生在摩擦力计算与动能传递实验中理解STEM教育理念,参与的学生纷纷表示“第一次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文化传承:激活历史基因
高家镇安仁中心小学的“华容迷阵破”将三国智谋融入现代教具,学生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破解立体迷宫,在思考决策中提升空间思维能力;“民俗毽子风”融合非遗技艺,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优化传统动作,使踢毽子成功率大幅提升。莲花镇初中的“趣味乾坤猜”项目以AI图像识别技术解读成语典故,构建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五育融合:构建成长N次方
当横路初中的学生们为冰壶对抗制定战术时,团队协作的密码正在青春击掌声中破译;安仁中心小学的华容道棋盘前,破解迷局的呐喊与拓扑思维的神经元同步生长;在毽子划破空气的弧线里,传统民俗的DNA正注入新时代的律动;科技风火轮的玻璃器皿折射出虹彩,孩子们追逐的光斑中,运动力学与光学美学悄然交融。散场时自发整理器械的身影,让劳动教育在游戏余韵中落地生根——这些看似零散的欢愉时刻,实则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最生动的教学现场。
教育普惠:打破资源壁垒
衢江“流动少年宫”以模块化课程集装箱为载体,打造“教育轻骑兵”模式,破解山区校际资源分布不均难题。课程体系采用“3+X”动态组合(3项基础模块:科学实验工坊、劳动教育营地、非遗传承课堂;X项校本特色选修),通过“一箱一课表、一校一方案”的精准适配,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校共享、按需流转”,不仅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还能增强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著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长效赋能:激活教育新生态
“流动少年宫”科普校园行活动聚焦“科普育人”核心理念,创新设计“科技体验+知识探究”的复合型课程模块,将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科学实验秀、AI互动体验等游戏化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更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展现了科普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下一步,区科协将持续擦亮“流动少年宫”品牌,让科普服务真正成为“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科协力量。
作者: 何静 来源: 衢江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