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引人大战”释放产业升级新信号

企业
TIME
2025-04-17 16:28
南方日报
分享

原标题: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引题)

珠三角“引人大战”释放产业升级新信号(主题)

南方日报记者 刘亮

开春以来,2025年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百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展现经济大省人才担当。这个行动也立刻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尤其是珠三角,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长达四十年的“孔雀东南飞”盛景印证了广东的人才引力。

如今,英才汇南粤,抢占新未来。人才的潮汐加速从“打工潮”转向“科创潮”,在时代的大潮中,人才、梦想与城市在这里共荣共生。

史上“最强春招会”海纳百川

3月16日,广东在广州举办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最强春招会”;4月下旬,广东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座城市开启春季招聘活动。首期募集超60万优质岗位,吸引全国12万求职人才蜂拥而至。

招聘会秒变春运现场,人流密度堪比火车站。这场“最强春招会”何以成为求职者心中的“顶流”?

首先是含“金”量够足:4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提供超4000个年薪50万至100万元的岗位,超800个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大企悉数加盟,含金量十足。

其次是含“新”值够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这些都直接紧扣当前的热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高精尖人才青睐的重点领域。

再次是招才面够大: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针对创业人才和科研人才,广东最高提供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升至70%。此外,广东评价机制突破性改革,新增AI、大数据等职称评审专业,技能人才可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

按照计划,广东全年将开展“2+N”重点招聘活动——举办2场“万企万岗”大型综合招聘会的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举办N城联动招聘活动。深圳对上海,广州对北京,东莞对杭州,惠州对武汉,珠三角城市瞄准产业定位,精准揽才。

除“2+N”重点招聘活动外,珠三角各地创新人才招聘形式,加大常态化招引人才力度。通过打造“咖啡+招聘”“早茶+招聘”“校门口招聘”“菜市场招聘”“招聘夜市”等特色场景,江门将招聘信息带到咖啡节现场、高校门口、市场茶楼。

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已成为国人对改革开放的共同记忆。从“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有着怎么样的风向标意义?

这是广东从追逐“人口红利”到追求“人才红利”的关键一跃。

去年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74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广东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珠三角面临产业发展转型的压力,人才问题却日益凸显。近年来,广州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年均增长21%,尤其在这两年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风口产业,也亟须专业人才的支撑。

在AI时代,1个顶尖算法工程师的价值,可能胜过百个流水线工人。面对产业变换的风口,珠三角正加快构建以工程师、科学家为核心的“新人口红利”体系。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广东亟须升级人才结构,渴求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源,而是创新人才资源。”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大浪潮下,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意味着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一些颠覆性、突破性的创新,未必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大院大所”乃至“大厂”模式,一些背靠特定创新生态的中小企业,也可能“大力出奇迹”——“杭州六小龙”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

“杭州六小龙”爆火带来创新“鲶鱼效应”,也让各个城市深刻认识到青年创业人才的价值:人才就是城市的未来。因此,珠三角“引才大战”中,除了对应届毕业生群体开出优厚的条件,也在宜居安居方面大做文章,力争“引才”更“留才”。

广东“智造”呼唤“数”“智”人才

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超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珠三角,科创的脉动与时代共振:深圳机器人、广州智能驾驶、佛山工业机器人、东莞新材料、珠海海洋装备、肇庆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中国智造久经孕育,骤然拔节,一派生机盎然。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智造”的进阶之路上,特别是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广东亟须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一方面,广东需要立足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差异化引才;另一方面,广东可以利用高等院校、大院大所的平台资源,挖掘创新人才的潜力。”毛艳华建议。

佛山制造企业大力招揽算法工程师等AI人才,最高年薪百万;东莞计划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培育“莞邑工匠”500名;32个人才项目集中签约落地肇庆,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向新向上的珠三角,比任何时候都能为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从珠三角城市最新发布的“抢人”新政,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不仅是下“真金”,也在用“真心”,全力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荣共生。

广州推出“四高”“四无忧”政策包,实现人才“从校门到企门”无缝衔接;“只收梦想、不收租金”,这是深圳对创业人才的深情“告白”;珠海首创“面试免费住”政策……

四十年间,广东从需要“手速快的工人”到渴求“脑速快的科学家”,从“三来一补”的打工者到“揭榜挂帅”的创业者,人才标准的嬗变背后,是一部中国产业升级的浓缩史诗。当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正是广东向全球产业链顶端攀登时发出的冲锋号。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热点

  根据奥维云网(AVC)产销PSI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空调生产数量达到了5597.2万台,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11.6%的显著增长。  销售方面同样表现出色,销售量为5478.4万台,同...
家电
  腾讯今日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 28000 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仅 2025 年,就将迎来 10000 名校招实习生,有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  腾讯方...
互联网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