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是条什么链?对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起到什么作用?
昨天(1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首次提出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那么什么是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这对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起到什么作用?
按照《意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是以企业为主体,学校、相关机构等共同参与,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陈玉杰:以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为主体,让他们来出标准、出师傅、出岗位。同时,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来出教师、出学生、出教学资源。政府相关部门来出政策、服务、管理。通过三方的共同合力,打通了技能人才从培养、到评价、到使用、到激励的一个闭环。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将加快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激发技能强企内生动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 王晓君:通过打造企业技能生态链,促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能够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同时,我们的学生在企业也能够发挥作用,尽快成长成才。
联合培养 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尝试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推动联合培养的方式,让产业和人才更好衔接。具体效果如何呢?
在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高级工程师何剑炜正在给几名新学徒上课。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视觉传感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产业技能人才很难招。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何剑炜:像以往的招聘模式,往往这个人招进来,刚开始上手了,就面临他可能要离职、要换工作的问题。
当地人社部门了解到企业的难题后,采用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岗位+培养”教学模式,推动相关专业的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
与以往订单式教学不同的是,学生学徒制培训班是由企业先提供岗位,学校、企业一起对学生进行培养,针对性很强。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引才成本,也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四级调研员 吕丽芳:目前东莞全市技能人才达165万,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到38%。我们推动了10个链主企业与96家生态企业、试点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不仅在广东,目前,北京等地也在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加速技能人才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