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定西:村口就业陪读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 王君洁
在陇西县首阳镇甘肃晨鑫源制造有限公司的乡村就业工厂,午饭时间格外热闹,不少“陪读妈妈”带着放学的孩子来到厂里的食堂一起吃饭。
尉艳敏是一名在厂里工作了3年的老员工,正在生产线上赶制一批企业工服。她说,除了能在食堂吃饭,晚上孩子放学后还能在厂里的“儿童之家”写作业。
“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来厂里,晚上6点一放学都跑来了,‘儿童之家’有老师辅导作业,我能多干点儿活,收入也更高了。”尉艳敏现在月平均收入2000至3000元。她笑着说:“我和孩子们的日常开销够用了,手头也宽裕了。”
文员周莉的小儿子也是“儿童之家”的常客,周莉说,厂里聘请了两位老师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大家都能安心工作了。
甘肃晨鑫源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箱包、服装服饰、鞋帽、床上用品、帐篷、针纺织品、工艺品等生产加工及销售等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企业里大部分工人都是“陪读妈妈”,为此,公司建起了“陪读生产线”,即工作时间和孩子们上学放学时间基本一致,让工人们做工和照顾孩子两不误。
晨鑫源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有明告诉记者,2020年,他发现妈妈们来上班后,很多孩子没有人看管,于是腾出一间会议室,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一起写作业、看书。
后来,随着职工和孩子数量的不断增加,一间会议室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公司搭建了“儿童之家”,聘请了2名教师,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看管照料孩子们,辅导他们课业。
为了解决工人们没空做饭、子女吃饭难的问题,公司又建起了食堂。“每餐1.5元,子女和家属都可以来吃。”汪有明说,建食堂就是希望工人们在忙的时候,不用着急赶回家做饭,让她们和孩子都能吃上热乎饭。没有了后顾之忧,她们的干活效率更高,也更有归属感。
工人在甘肃晨鑫源制造有限公司制作服装。
在通渭县的甘肃俊牧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乡村就业车间,厂房立柱上张贴的大红色光荣榜格外醒目,上面公示着每个月收入最高的前十名员工的名字。
负责人郑美滪告诉记者,厂里的员工大多数是陪读家长,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公司实施奖补措施,每天工作7个半小时,月底就可以获得300元的全勤奖,上班一年每个月获得100元工龄奖,上班两年每个月补贴200元,三年及以上每个月补贴300元,除此之外每个月还有100元交通补贴。
“为了方便陪读家长和住得远的员工,我们还提供通勤车,减少员工通勤支出。目前,公司正在修建食堂……”郑美滪说。
两个月前,周乖旺来到俊牧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务工,为了照顾孩子他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目前工资差不多每个月4000元,我们父子三人的日常开销够用了。每天下班回去就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满足。”周乖旺说。
韩转强和乔银梅夫妇都在俊牧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二人都曾在省外务工,都是熟练技术工人,目前夫妻二人的月收入加起来在2万元以上。“孩子大的10岁,小的1岁,两个人一起回到家乡,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工作。”一家人的团圆让这个家庭更幸福了。
工人在甘肃俊牧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制作服装。
35岁的孔莉是通渭县甘肃宏锐服饰有限公司乡村就业工厂的一名工人。为了照顾孩子,孔莉放弃了外地的工作,回家做起了陪读妈妈。3年前,她来到甘肃宏锐服饰有限公司工作,和孩子们在县城租房居住。“厂里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半,这个时间与孩子上学时间一致。每天送完孩子来上班,下班回去还来得及给孩子们做饭,实现了工作顾家两不误。”孔莉说。
“企业距离县城还是有点距离,为了方便陪读家长上下班,我们购置了通勤车,一天四趟接送员工上下班。”公司负责人张慧珍说。
甘肃宏锐服饰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制作服装。
甘肃通渭飞天食品有限公司的院子里,一辆核载40人的大巴车是企业的通勤车。“工作时间自由,用工形式灵活,上下班有通勤车……我们调整了用工政策,希望吸纳更多陪读妈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公司行政总监南延兴说。
工人们在飞天食品有限公司制作粉丝。
食堂、通勤车、“儿童之家”、灵活的就业时间……为了让陪读家长照顾孩子的同时能在家门口就业,各企业纷纷拿出实招,为“陪读家长”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王君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