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多个省份将其列入今年工作重点,低空经济风头强劲,蓄势起飞。那么在这个即将成为万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运营商将如何定位和作为?
4月16—18日,“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举办,在大会首日的“6G在全球”论坛上,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贝尔实验室Fellow、IEEE Fellow毕奇分享了关于低空经济的思考,在毕奇看来低空经济对于运营商拓展5G空间、推进6G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运营商探寻下一个突破性技术
从2019年商用至今,我国5G取得了长足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今年2月,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8.51亿户,相较4G用户超出9000多万户;5G基站数量达350.9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近三成。从总体用户来看,截至今年2月我国移动用户达到17.46亿,IoT用户已经达到23.3亿。
受益于5G的大带宽、低资费,整体移动用户流量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2月MOU已达到14.96GB/户·月。不过,面向下一步发展5G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和趋势,支撑流量和ARPU增长的下一个应用究竟何在,业界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回顾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G为模拟通信,当时车载电话为主要终端形态;2G进入数字时代,“大哥大”风靡一时;到了3G时代,数据业务开始出现,终端方面百花齐放;4G时代智能手机推动了大发展;5G主要面向垂直领域和物联网领域,通过MIMO等技术提升了系统能力;展望6G时代,MIMO仍将成为核心技术,实现无处不在的传感和覆盖,AI、扩展现实或将成为驱动力。
回顾历史,毕奇认为,新一代比前一代更好,而巧合的是现象级改变多发生在偶数代。毕奇期待6G时代也有颠覆性技术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产业界积极探索,以期找到推动电信行业发展的未来技术,业界比较一致的共识是AI、卫星和传感。在毕奇看来,虽然三大运营商在AI方面阔步前行,已经推出了AI大语言模型,但客观而言AI以软件为中心,玩家主要是互联巨头,对运营商而言仍然道阻且长;卫星相对来说属于小众市场,适合高端用户。综合分析,传感领域有望带来诸多收益,值得运营商重点关注。
无人机前景可期
目前在传感领域,无人机作为主要终端形态之一,已经在军事领域得到长足进步;展望未来,在商用领域无人机将大展拳脚,获得更多商用机会。例如,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无人机可以代替警察处理现场问题;在事故管理方面,无人机可提前达到现场了解情况。“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快递、农业、智慧城市、低空巡航等都将大有作为。”毕奇认为。
分析预测显示,到2028年亚太地区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占据50%的份额,达到800亿美元。面对如此潜力巨大的市场,运营商需挺身入局。
以食品和快递行业为例,这两个行业目前市场规模约3450亿美元,如果使用无人机,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事实上,目前深圳美团已经开始用无人机进行配送。当然,无人机进入外卖行业前提条件是更好的网络覆盖和监管,而如何协调无人机网络避免冲撞也值得关注,所以基于AI的蜂窝网络覆盖至关重要,它能够助力无人机实现互联和自动化。
毕奇预测,如果能够实现无线技术的升级和部署,那么无人机在中国市场将带来190亿美元的收入,这意味着无人机行业在新网络设施基础的赋能下将实现二位数的增长,值得运营商高度关注。
毕奇介绍,中国电信围绕低空蜂窝系统覆盖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在8个城市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证明,中国电信用100个基站就能够覆盖之前1000个或者1万个基站支撑的网络连接。中国电信将继续扩大试验规模,进一步验证无人机应用潜力。
此外,中国电信也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推动生态系统建设。在MWC 2024上,中国电信发布《通感一体低空网络白皮书》,旨在联合全球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与服务提供商,共同构建低空无人机行业的全球产业链,为行业提供智能化、多样化的低空体验,助力新兴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希望业界抓住无人机和低空经济发展的机会,实现移动通信的新一轮增长。”毕奇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