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满校园,学子书声伴柳烟;绿意盎然心自远,青春梦想正翩翩。”三月底,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来到美丽的厦门大学,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华为ICT大赛。
与平时的参会参展或者调研探营不同,这次活动的主角不是专家学者或是企业负责人,而是一群没有“班味儿”的大学生们。在观看这场比赛的过程中,无论是别出心裁的队名、天马行空的创意,还是处处体现人性关怀的细节,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朝气和正气,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ICT人才充满了殷殷期待。
参赛人数首超10万人,70支队伍晋级全球总决赛
这次大赛全称为“华为ICT大赛2023-2024”。之所以横亘两个年头,是因为这场比赛从去年9月份就开始了。记者了解到,华为ICT大赛分为创新赛和实践赛,自2015年比赛举行以来,今年是第八届。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华为ICT大赛参赛规模再创新高,人数首次超过10万人,院校数量也高达1700所。
其中,创新赛主要考察学生对AI等ICT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据悉,本届创新赛吸引了全国130所高校的467支队伍近1400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初赛选拔,最终50支队伍入围中国总决赛。3月30日,这50支队伍齐聚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在爱秋体育馆进行了大比拼。本次记者着重观看了“华为ICT大赛2023-2024中国创新赛总决赛”的比赛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总决赛对比赛方式进行了创新,首次采用现场“演示+答辩”方式进行。即参赛队伍按照主要使用的ICT技术进行分组比拼,评委通过现场巡馆,考察作品的创新性、系统复杂性/技术复合性、社会效益、功能完备性,并综合参赛队伍的答辩表现进行评分。我也倾听了几组答辩。例如,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厦门的新疆大学“天山雪莲队”,其智能导盲犬“灵步”项目负责人石楚伦同学就介绍说,他们的项目基于华为IoT展开,并衔接了华为语音AI技术、MindSpore AI框架、华为地图服务以及微信小程序便捷接入方式,能够缓解目前国内乃至世界导盲犬供不应求问题,满足视障人士出行问题以及情感陪伴。
而华中师范大学的“智能问诊医药系统”,则使用微调大语言模型搭载医药知识库和急救指南,利用LangChain框架架构问诊大脑。以Atlas200I DK A2模拟智能药柜终端实现人脸绑定、语音交互,助力线下问诊;鸿蒙APP实现线上问诊、购药,建立后台医药管理系统监控药品数据。问诊流程简单、降低交叉感染,减少费用支出。
郑州轻工业大学的“曙光奇迹-基于昇腾AI的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系统”项目的负责同学说道:“我们的项目是想为自闭症儿童带去更多数字化技术福音,这与华为TECH4ALL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他们利用鲲鹏ECS、OpenEuler、HarmonyOS等技术,针对18至24个月大的婴幼儿,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如 ResNet50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精准预测儿童潜在的自闭症风险,实现早期识别。
在这50支队伍中,同学们或解决行业场景中的痛点难点,或从生活真实需求入手,均采用人工智能+鸿蒙、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一个个具有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并展示出了功能相对完备的作品。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实践赛和创新赛的70支队伍摘得本届大赛桂冠,晋级全球总决赛。其中,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两支参赛队伍更是荣获创新赛中国总决赛特等奖。
启迪:探索ICT人才培养新模式
至此,中国区的比赛暂告一段落,排名前12的队伍还将入围今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全球总决赛。但比赛背后的启示更值得我们深思。众所周知,ICT人才是极为稀缺的宝贵资源。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并且,ICT技术迭代速度是非常快的,我的程序员同学就经常分享说,他们很多时候加班不止在敲代码、做项目,更关键的是要学习新算法,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例如,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如今研发部门的AI人才异常短缺。又如,截至到目前,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达8亿,并且随着各App开展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各大厂对于鸿蒙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当前,我国ICT相关专业毕业人数增速未见显著提升。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高校课程更偏理论,能够与时俱进的实践课程较少,与市场需求衔接时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华为ICT大赛这种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甚至说校企合作都提供了新思路。其实,不止华为ICT大赛,华为帮助年轻一代提高数字技能还有不同的方式。例如,面向创新人才,华为与高校合作,采用“课赛创”,即课程融入——大赛竞技——创新创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联合举办面向高校学生的竞赛活动,将ICT技术传递给更多年轻人的同时,也形成了ICT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而面向职业人才时,华为则遵循“岗-课-赛-证”的职业教育模式,以企业具体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对接职业标准和工程过程的岗位核心,建设课程体系;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课程学习,使年轻人真正具备企业所需的数字技能。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颖就对举办技术竞赛这种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举办高水平科创竞赛是推动“新工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措施,是提高师生创新能力和检阅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也是本届创新赛总决赛评委组组长傅育熙,他在代表评委组致辞时也同样表示:“华为ICT大赛是一个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大赛,在场的各高校参赛代表队能脱颖而出,代表你们作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认可。”
结语
《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ICT人才是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为行业智能化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直接贡献。华为坚持做 ICT人才培养“使能者”,将长期积累的经验、技术、管理和人才培养标准分享出来,联合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合作伙伴,通过产研融合、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ICT人才生态。
面向未来,华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既斌表示,未来三年,华为将持续加大与高校合作,建设100门精品课程,发展1000家ICT学院,赋能1万名高校教师,支撑年度一百万人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