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增强算力赋能成效,全面推动算力绿色安全发展,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全面分析了该政策出台背景、梳理了行动框架和要点,总结政策文件的5大特点。
《行动计划》出台背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算力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根据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算力正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领域渗透。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算力基础设施作为算力的主要载体,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设施,重要性不断提升,各国持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与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行动计划》政策发布,可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面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政策要点:目标明确、部署具体
四个方面,提出到2025年发展量化目标。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运载力方面,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SRv6等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40%;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应用赋能方面,围绕工业、金融、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领域,各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
六大方面、25项重点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在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方面,围绕建设布局、算力结构、异构协同、标准体系等进行部署;在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方面,重点在运载质量、接入网络、算力调度等方向进行部署;在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方面,聚焦存力技术、存储产业和存算网协同等进行部署;在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方面,重点在工业、教育、金融、交通、医疗和能源等领域进行工作部署;在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方面,立足提升算力碳效水平、引导市场应用、赋能行业发展等进行部署;在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向,重点在提升网络安全、强化数据安全、推荐供应链安全等方向进行部署。
四项保障举措,政策助力落地实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需要各级政府以及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主体发挥优势,互促互补、形成合力。一是加强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分工和协作。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深化交流协作,支持算力企业走出去。四是强化平台支撑,推动创新协同和资源共享。
本次《行动计划》,具备5个鲜明特点
1. 延续和深化政策要求,强化算力发展顶层设计
与近2年来工信部牵头出台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文件续接,并进一步强化顶层指导,深入推进算力高质量和快速发展。
2. 首次完整阐述“算力基础设施”内涵
首次明确指出“算力基础设施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相比“十四五规划”的数字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新型数据中心等概念界定,更贴切算力产业特色、“大算力”设施内涵,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
3. 《行动计划》更突出“加强存算网协同,深化赋能行业应用”,适配算力集群化发展新趋势
本次文件更加强化计算、网络和存储的一体化架构和并行部署,“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加速存力技术研发应用”的存储力建设。存算一体、存算网协同、算力赋能应用(算力+)等系列核心技术协同创新成为新方向。
4. 《行动计划》更加突显智能算力,加速全社会生产力的再升级,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前谋篇筑基
到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3年内逐步提升10个点以上,集约化智算中心数量接近翻倍,达到50个;聚集“算力+”的6大领域(数字经济领域数字化转型相对成熟产业),鼓励引导算力支撑、加速行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5. 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是算力高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关键
全面提升算力设施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碳效(CEPS)水平,从传统前期能耗“双控”审核向碳排放“双控”的全周期管控转变,更加注重效率;进一步强化网络、应用、产业链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行动计划》实施展望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算力基础设施对于实现智能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及业态,支撑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高质量算力基础设施将更大发挥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