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谷歌数据中心在乌拉圭消耗大量水资源的新闻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讨论。据悉,谷歌计划在乌拉圭建立一个每天使用数百万升水的数据中心,而乌拉圭正面临着严重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做法遭到了乌拉圭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数据中心用水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也引发了我们对我国数据中心用水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思考。
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650万标准机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能耗和用水压力。数据中心用水主要用于冷却系统和蓄冷系统,以保证设备运行温度在合理范围内。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因此大多数数据中心采用了蒸发冷却或水冷方式。这些方式虽然能够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功耗,但也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据统计,数据中心若采用水冷却空调,一座数据中心每天就要用掉数以百万加仑(1加仑约合3.8升)计的水,用来冷却因运转而发热的设备。日常运行中的冷却水补水消耗量大约占数据中心总用水量95%以上。
我国数据中心产业高度重视用水问题,积极探索节约用水、循环利用、替代利用等多种方式,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发展。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划和指导意见,如《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明确提出了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等目标和要求。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已经在新能源技术、运维智能化技术、预制模块化技术、液冷技术、高密服务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从市场层面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数据中心企业和服务商,为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未来,随着我国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其用水压力也将不断加大。因此,提高数据中心的用水效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来降低数据中心的用水需求和损耗。例如,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冷却系统和设备,如液态冷却、相变冷却、超导冷却等;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热来产生电力和热力;可以采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来监测和优化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数据中心的用水节约和循环利用。例如,可以制定更严格的WUE标准和目标,并对达标或超标的数据中心给予奖励或惩罚;可以建立用水定额和计价制度,使数据中心的用水成本与其用水量成正比;可以鼓励数据中心与其他行业和部门进行用水协同和共享。例如,可以利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的中水或废水来满足数据中心的用水需求;可以将数据中心的冷却水或废热用于其他用途,如温室种植、渔业养殖、供暖供热等。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其用水问题不容忽视。谷歌数据中心在乌拉圭的用水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数据中心的用水效率,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为保护全球水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