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到店暗号、好评返钱——3月15日,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报道了一起因刷单炒信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审理判定刷评合同无效。近年来,监管部门联合平台对刷单炒信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但受利益驱使,部分经营者仍在铤而走险。
据梳理案件发现,北京某技术服务公司与某剧本杀门店签订线上推广服务协议,该技术公司通过组织特定消费者到店免费体验写好评的方式,试图提升店铺在网络平台上的人气和知名度。但因此类刷单炒信的作弊手段与门店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实际到店玩家不增反降,双方因费用结算问题产生纠纷,该剧本杀公司将技术服务公司诉至法院。
招募玩家免费体验写好评算不算刷单?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郑吉喆在采访中表示,消费者喜欢使用点评平台,是因为“真实”,从真实消费到真实的评价分享,真实是点评平台里最可贵的品质,也是每个消费者最看重的要素。
报道指出,本案当中双方约定的推广方式,是“明消费实退款”的变相行为,实际上具有“刷单炒信、虚假宣传”性质,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挤压了正常经营者的排名空间,也侵犯了现有的电商信用评价体系。鉴于此,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定双方的合同部分无效。
▲法院审理认为,对合同的效率判断,不仅要关注合同的文本内容,还要结合合同目的及具体的履行方式综合判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涛在采访中指出,“通过刷单炒信、雇人花钱返现这些潜规则垒起来这种没有任何基础做后盾的‘好信用’,等于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没有坚实的基础。”诚信是立业之本,妄图依靠不正当推广手段获得好评,无异于饮鸩止渴。恪守诚信经营,方能赢得消费者长久的口碑。
事实上,随着以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刷单炒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普法工作的广泛开展,刷单参与者对其违法行为心知肚明,但受利益驱动,仍旧让一些人“知法犯法”。
2021年至今,美团向各地市场监管、公安机关输出200多条刷单炒信线索,其中市场监管行政立案105起,对80余家代运营机构行政处罚近800万元;公安机关刑事立案10起,抓捕犯罪嫌疑人31人,打掉刷单炒信团伙10个。
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平台对刷单炒信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持续建设和完善技术能力,叠加高频人工审核机制,力争营造良好的营商消费环境。“该案件的审理实践,极大增强了我们打击黑灰产的信心,对坚持合法经营的商家更是一种鼓励。”
目前,打击刷评黑灰产已经形成社会共识。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定性刷单炒信属“网络黑灰产”;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法严惩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2022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有关情况和十大典型案例,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桩“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作为十大案例入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