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产品大量仰赖电力,尤其是电动交通工具零碳排也低污染。但充电很花时间,也限制了电动车的应用范围。对此,美国史丹佛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无线充电的方式,有助于解决车辆充电问题。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6月15日报道,史丹佛大学电机工程教授方尚惠(音译:Shanhui Fan)表示,目前感应起电的范围到1米,教授与他的助理席德.阿桑瓦渥拉里特(Sid Assawaworrarit)在实验室里向媒体示范这个装置,确实可以点亮送电站附近的白光LED。虽然目前只能传输1毫瓦的电荷,而电动汽车通常需几十千瓦才能效动,但原理是一致的。因此团队正在持续研究,希望能够大幅增加可隔空传电的电量,并且有更长的传电距离。目前团队已把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15日的《自然》杂志(Nature)。
这项研究的基础是来自2007年在麻州理工学院的谐振感应耦合(Resonant inductive coupling)。若两个线圈如果具有同样的电磁频率,就会产生同步的电子振荡,电力就能够达到隔空传送;若两个线圈调整到相同的电磁共振频率,且保持在正确的角度,那转移效率可进一步提高,但两个线圈必须在静止状态下才能维持稳定的传电质量。
目前这个原理己被应用在无线手机充电器上,有些电动车也采用这种感应充电技术,但充电效能都不如电线好,且距离都很短。如今方尚惠教授的团队利用市售的电压放大器和反馈电阻,并自动计算不同距离的正确传电频率,因而达成1米距离的感应充电,确实是一大进步。
最早提出无导线电力传输概念的,是著名的电学奇才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据说他曾经以特斯拉线圈点亮1.69千米外的灯泡,他还曾设想电力免费化的城市蓝图。但后来发现,特斯拉线圈顶多能点亮30厘米内的灯泡,坊间的传说可能过于夸大。但特斯拉确实是个杰出的人物,他的许多电学概念是走在时代之前的,史丹佛大学发明的无线输电技术,也可以说是特斯拉线圈的徒子徒孙。
团队认为,假如传电的功率能有效放大,那么未来的捷运与电车就不需高压电的集电线路,而是一组又一组的充电发射站,安全性可更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