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运动了吗?你身边的朋友运动了吗?随着运动健身类APP的兴起,运动已不再只是满足单一的锻炼需求,更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方式。近年来,运动健身逐渐成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大军。除了跑步、游泳、羽毛球等项目,中青年人群的运动选择越来越丰富。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继出台,全民健身更上升为国家战略。
网球、瑜伽、攀岩、滑雪……这些有参与门槛和技术难度的运动项目曾经很“高冷”,如今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的升级,也逐渐被更多有经济实力的中青年运动者青睐。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全民运动健身行业报告》,2016年1—9月,运动健身类APP用户规模和总使用时长稳步增加,用户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也处于稳步增长态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运动服务工具辅助自己运动锻炼,用户每天的运动APP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增多,用户运动锻炼更频繁了,锻炼时间更长了。
但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参赛人员暴露出非专业的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他们在运动中造成损伤,甚至出现运动猝死事件。在一项运动服务的需求调查中,“运动伤护/康健”成为呼声最高的运动服务需求。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教授张一民表示,盲目跟风不可取!虽然运动类APP也在逐渐增加运动指导功能,但运动技术、强度负荷等仍需要专业人士的当面指导。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跑步、健身的同时使用心率监测设备,这是专业意识的觉醒,但还远远不够。张一民建议,个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定制运动方案。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