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14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600余人,现设10个院(部),22个本科专业,41个高职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六个学科门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海滨城市 核心区位
黄海学院坐落于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青岛西海岸中心位置。北依小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临龙山,西靠虎山,南傍波澜壮阔的黄海,与灵山岛风景区隔海相望,驻地历史文化名城—灵山卫。如今的黄海已是桃李芬芳,春色满园,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陶冶情操、放飞梦想的理想家园。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校占地14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室内乒乓球场、篮球场、大学生活动中心、雷锋纪念馆、博物馆、航空馆等教学文体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图书馆总面积2.09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53.7万册,电子类图书60.1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7000多种。2011年学校图书馆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集体”。校园网络系统覆盖全校,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
学校极为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和加强了机械工程、船舶工程、电工电子、建筑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和公共基础类等9个实验中心建设。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实验室、国内先进的建筑仿真软件和建筑沙盘实验室、船舶仿真实验室、多功能财经实验室、国际物流实验室、开放式的电子创新和工业自动化实验室等119个;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6个实训基地,是青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200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观摩现场之一。完备的办学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联合阿里巴巴及青岛多家电子商务企业,政、校、企三方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是201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管理能力提升会议观摩现场。
群贤荟萃 名师强校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岛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聘请了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自有专任教师642人,外聘教师246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387人,占专任教师的60.28%。为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还特聘了30余位客座教授。多年来,客座教授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发展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如:全国劳模许振超,雷锋班三位老班长张兴吉、庞春学、曲建文和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共和国四大演讲家李燕杰、彭清一,原解放军海军副政委冷宽等。
学校奉行专家治校的原则,先后成立了由学者、专家、教授、企业家组成的“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思想教育、招生就业等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对教育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考评,确保了高水准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紧密结合。
内涵建设 质量第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青岛黄海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学院以“知行合一”为校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2011年升本以来,学校取得省级精品课程18门(模具加工技术、船舶建造工艺、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等)。省级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和港口技术被评为青岛市重点专业。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90次,获得64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其中,国家特等奖2项、一等奖45项、二等奖104项、三等奖175项、优秀奖41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43项、二等奖84项、三等奖126项、优秀奖17项。自2011年以来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49项,居全国民办高校前列。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