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在圆满完成第一航段——南海任务后,于2016年7月23日下午从深圳起航,前往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新不列颠海沟。“张謇”号首航标志着这一项目迈出重要一步。
据悉,“张謇”号于2016年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在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崔维成教授带领下开启首航,在南海海域完成了船上深海科考设备测试和科学考察。2016年7月21日停靠深圳赤湾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办理完海关规定的各项手续后,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团队登上“张謇”号,前往南太平洋执行第二航段的任务。
从深圳出发后,“张謇”号计划从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巴林塘海峡驶入西北太平洋;穿越赤道,经俾斯麦海,抵达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包尔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同时办理入关手续。此后,再穿越圣乔治海峡,进入所罗门海。新不列颠海沟就位于所罗门海、新不列颠岛以南的海底洼地。
根据计划,“张謇”号抵达新不列颠海沟附近海域后,将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能源矿业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展开矿业活动对深海环境影响的评估考察工作。在新不列颠海沟目标海域,两国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将充分利用“张謇”号上各项科考设备,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各类深海调查采样、海底地形地貌测绘、音像图片资料获取分析等工作,为深入了解和保护深海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在首航中,一台“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也将在8000多米深的新不列颠海沟投入实际应用。“彩虹鱼”号像一个瘦长的鱼雷,将采取45度角倾斜下潜。此外,由于需要深潜,制成“彩虹鱼”号的材质提升了抗压能力。在电力系统上,“彩虹鱼”号用的是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深渊科学一直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力的重要领域,并形成了美、英、日、中竞争的格局。在“张謇”号建成前,中国深渊探测只有“蛟龙”号2012年达到的7000米。“张謇”号的建成并首次出海,将使中国在深渊探测方面大踏步前进。
普通人也可圆探秘深渊梦
按计划,“张謇”号出南海后,经西北太平洋,穿越赤道,进入南太平洋。2016年7月底抵达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包尔港。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船队到达这里,它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南线上的“明珠”。如今,“张謇”号沿着前人的足迹到来,则是为了探索海洋深渊区的奥秘。在补给后,它奔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所罗门海,在8000多米深的新不列颠海沟海域开展深渊科学联合考察。
不过,在离开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张謇”号会迎来一批从中国坐飞机抵达该地的游客。这又是该船建造时的一大创新——将科考和探险旅游、海底考古、深海电影拍摄等功能结合起来,以解决其研发资金的短缺问题。
“张謇”号首航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要接的这些游客,就是这个公司市场开发的最新成果。这些游客将乘坐“张謇”号上搭载的观光载人潜水器“水下飞行器”,潜入海下观看珊瑚礁、二战沉船等南太平洋海下风景。
当然,“张謇”号进行的这些“副业”,主要是为了深渊探测筹资。等到各分解项目研发完成后,“张謇”号将装载3台“全海深着陆器”和“全海深无人潜水器”赴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海试。如果进展顺利,全球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深渊器”将在2018年底完成建造,2019年到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载人海试。
据悉,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有望在“十三五”获得国家立项。而从首航以来的顺利进展看,实现2019年对极限深渊的挑战,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
深渊和深渊科学
根据海水深度,国际海洋科学界将海深0-1000米称为“浅海”;将1000-3000米称为“半深海”;将3000-6000米称为“深海”;将6000-1.1万米称为“深渊”。据统计,地球上共有46个深渊带,最深处是1.1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区内的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底地质等对地球生态、气候、生命起源、地震预报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极难到达,深渊科学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薄弱、最前沿的领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