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上午,中国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正式载客试运营,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线路连通高铁(长沙火车南站)与航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全长约18.55千米,设有磁浮高铁站、磁浮梨站和磁浮机场站3个车站。
据悉,该运营线采用了此前西南交通大学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技术,核心技术由西南交通大学提供。
“中低速磁浮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钱清泉介绍说。由于摆脱了轮轨关系的限制,磁浮列车是世界交通强国竞争制高点之一。高速磁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中低速磁浮列车时速目前不超过120公里。相对于轻轨交通,中低速磁浮列车具有噪声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以及造价低、维护成本低等比较优势。
2013年,由钱清泉牵头的中国工程院“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与系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立项。项目研究会聚国内磁浮领域的院士专家,包括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牵引动力实验室相关专家教授。“一系列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国内磁浮领域专家的联合,使我们慢慢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交通需求特点的中低速磁悬浮产业化应用之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低速磁浮列车项目负责人张昆仑说。在他看来,紧跟产业需求“第一线”的不断攻关与突破,成功为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商业应用提供了保障。
据透露,中国另一种最有可能商用、采用新型悬浮架和连续直线电机概念,运行时速达140公里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拟在上海临港1.7公里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试验线进行试验,系统也将采用西南交通大学的多项核心成果。(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