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琇:科技学术界里的文学泰斗
2016-01-14 13:37:00   来源:光明网
内容摘要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生于无锡虹桥湾,幼年就读俟实学堂(今连元街小学)。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1923年毕业,此后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电机工程学士、硕士、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归国后,历任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国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工学院院长。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字一樵,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江苏无锡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一生充满传奇。他是江泽民和朱镕基的老师。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校长、交通大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等。曾受聘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顾毓琇于1945年8月19日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出席1945年9月9日南京日本投降受降典礼。抗日战争中受蒋中正委员长命为特使,走访中国各地。于湖北省临时省政府所在地恩施,向省主席陈诚提出土地政策。

顾毓琇14岁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20岁被选派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美国,他仅用四年半时间就获得理工学士、电机硕士和科学博士三个学位。

学成回中国后,先后担任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政治大学校长、教育部政务次长、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等职,并曾在北京大学、金陵大学、交通大学、西南联大等著名学府兼课。1950年,顾毓琇再次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52年,他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两年后转为终身教授,直至1972年退休。

他还是电机系及系统工程系荣誉教授并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在科技学术领域,顾毓琇成绩卓著。他23岁时发明的《四次方程通解法》,是基础数学领域的一个突破性成果;他在博士论文《交流电机的瞬变分析》中使用了后来被称为“顾氏变数”的变数坐标,在世界上属首次;他创立的非线性自动控制理论,在国际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尊为该领域的先驱。正是因为“顾氏变数”等杰出成果,1972年,国际电机工程学会授予顾毓琇“兰姆”金质奖章。

1999年底,他第二次获得该领域的最高殊荣:国际电路及系统学会50周年纪念金奖。为此,大费城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庆祝活动。世界著名科学家吴健雄、陈省身等人历来十分尊敬和钦佩顾毓琇,他们曾亲自集资出版了《顾毓琇科学论文集》,这本论文集收录了顾毓琇180多篇学术论文,其序言写道:“能窥宇宙之奥,穷‘控制’之妙者,舍顾其谁属?”由此足见顾毓琇在科技学术界的地位。(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