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Laser Weapon),就是利用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目标失效的定向能武器,分为战略激光武器和战术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的破坏机理是:
1. 热破坏。当目标受到强激光照射后,表面材料吸收热量而被加热,产生软化、熔化、气化直至电离,当目标材料深层温度高于表面温度使气化加快时,内部压力增高产生爆炸。
2. 力学破坏。当被激光照射物体产生气化、电离形成的等离子体高速向外喷射,形成的反冲力会使目标变形断裂。
3. 辐射破坏。等离子体能够辐射紫外线或X射线,破坏目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
激光武器的特点是:能量集中、传输速度快、命中精度高、转移火力快、抗电磁干扰、能多次重复使用,作战效费比高。激光武器主要由产生光源的激光器和具有跟踪、瞄准和发射作用的光束定向器组成。
激光武器毁伤目标的方式分为软破坏和硬破坏。从作战用途上可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
战术激光武器是用于光电对抗和战术防空的激光武器,作用距离通常在数千米以内,包括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和高能战术激光武器两种。
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采用中小功率激光器,平均功率在万瓦级以下,主要以软破坏的方式干扰和破坏敌方的光电传感器和敌方官兵的眼睛。
高能战术激光武器主要用于攻击作战目标,如飞机、战术导弹等。激光防空武器可对导弹导引头、整流罩进行软破坏,平均功率达10万瓦以上,射程在10千米之内。用于对导弹壳体进行硬破坏时,平均功率需达100万瓦。目前,以美国的发展最为领先。
战略激光武器,是一种用于攻击战略导弹或卫星的激光武器,射程在几百到几千米,激光功率在千万瓦级以上。例如,美国研制的天基IFX激光武器于2013年完成,设想利用在1300千米高的空间轨道上运行的高能激光器星座实现对全球的覆盖,对弹道导弹实施助推段和后助推段拦截。另一种用途是攻击敌方卫星,用于争夺制天权。如美国空军实施的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计划,设想通过对卫星上的传感器进行射击,使卫星上的关键部分受损或失效。目前的高能激光武器主要采用化学激光器,发展重点是战区和战术激光武器。
2009年,美国军方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试验场测试了一种新型“百夫长”激光炮,该炮的海军型号可能就是这次曝光的舰载激光炮。2010年5月31日美国海军用激光炮在加州海上靶场成功跟踪并摧毁一架无人机。2012年8月美国研发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斯托克戴尔”号(DDG-106)舰尾直升机平台上安装有一个激光炮发射装置和辅助设备,这是美国首次上舰试验防空型激光炮。(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