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50’公益性岗位让我的生活很安稳”
桂林日报记者周文琼 文/摄
“你好,我是社区的工作人员,现在换第三代社保卡了,请你有时间记得去换一下……”8月2日上午,记者在清秀社区见到莫姣的时候她正按名单一个个给辖区居民打电话,提醒居民换第三代社保卡。她打完电话停下来说:“社区的日常工作有些烦琐,但我心里很满足,打算安安心心地好好工作,一直干到退休。”莫姣是一名“4050”公益性岗位受益群众,今年以来我市城区“4050”公益性岗位已使8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受益。
莫姣在认真仔细地工作。
“4050”人员是指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掌握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上有老,下有小,退休还早,再就业困难”——这是“4050”人员境遇的真实写照。2019年,莫姣离异后和成年的儿子一起生活,她2020年下岗后,也重新找过工作,但是并不顺利,儿子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她说那段日子真的感到很焦虑。2021年,44岁的莫姣了解到“4050”公益性岗位后试着去应聘,顺利成为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
“在这里上班有三年了,生活平平淡淡,但心里很满足。”她告诉记者,单位帮交五险一金,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大约有2000元,每个月交了700元房租后,基本的生活是能满足的。前段时间她做了一个盆腔囊肿的微创手术,总共花费12000多元,在通过职工医保报销后,通过单位给她买的保险也报了一部分,最后她自己仅负担了2000元。“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有保障,我很知足。”她笑着说,自己接近50岁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高,工作日在单位和同事相处融洽,周末自己就在家好好休息,做点好吃的,听听音乐,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如果说还有什么小心愿,莫姣说她和大多数人一样希望工资能再涨一点。
据桂林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指导科的文平科长介绍,公益性岗位政策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重要帮扶政策已经施行多年,就业困难群体包括“4050”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等,其中“4050”就业困难群体是主要部分。市本级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以桂林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30%来发放,即上限不能超过1.3倍,扣除五险拿到手大约2000元。桂林的公益性岗位多以后勤的辅助岗位为主,例如保洁员、保安、宿管员等。
我市坚持紧盯公益性岗位政策落实情况,持续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托底作用,通过认真做好岗位资格认证、补贴发放等环节审核,确保公益性岗位真正惠及就业困难人员。2024年上半年,市本级共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121人,目前市本级共有使用公益性岗位的单位113家,公益性岗位人员883人;共审核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106.3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365.19万元。
接下来,市人社部门还将落实相关补贴政策,促进企业用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向用人单位宣传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相关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同时,落实就业服务项目,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督促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